五味屋的另類學習 顧瑜君教授用行動力翻轉偏鄉教育
9月聚光人物
採訪整理/許椀晴 資料提供/顧瑜君 照片提供/五味屋
在花蓮壽豐鄉豐田火車站前的一間日式老建築──五味屋,是各式旅遊書籍、雜誌列為花蓮的「必看」景點。它是一間「囝仔們ㄟ店」,臺灣第一間青少年經營二手公益雜貨鋪,將生計、生活、生態與生命融合成為鄉村孩子「真實生活裡的學習」,從學習中去改變自己、讓家鄉不同。而推動這間「五味屋」的靈魂人物就是東華大學顧瑜君教授,她從臺北都市移居到後山花蓮,帶著學生跟當地人一起生活、工作學習,秉持「真知,才能相助」的道理,深耕在地,與社區居民一起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從都市到鄉村,看到偏鄉社會問題
顧瑜君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都在臺北市成長、生活與求學,幾乎沒有在鄉村生活的經驗。直到大學畢業赴美留學時,踏進了美國人眼中「低開發」的奧瑞岡州,她回憶道:「在奧瑞岡大學深造期間,深入社區觀察當地人的生活,我在那裡初次體驗到鄉村的價值,嚮往起鄉村生活。」學成回國兩年後,1995年,她與夫婿──當時任教臺大的余德慧教授,一起到花蓮當時剛創校的東華大學任教,在臺灣後山落戶生根,她笑著說:「當時校園一片荒蕪」,順勢投入臺灣剛啟動的社區營造,夫妻兩人跟研究生一起深刻地接觸到臺灣的鄉村,開啟了參與鄉村改造的人生篇章。
「臺灣的鄉村怎麼是這樣的?」當顧瑜君開始以她的社工及教育專業,要為臺灣後山的孩子服務時,發現臺灣的鄉村裡有非常多「社會不正義」的事情,資源分配不均、機會不平等、歧視、社會排斥等,這些事情不應該存在,尤其是在教育的領域,一個孩子若沒有出生在資源或資本足夠的環境,彷彿在公共教育系統裡面很容易跟不上,很難想像還有翻身的機會。
顧瑜君感嘆地說:「因為看到不公義的事會有情緒與困惑:真的只能這樣嗎?心中就產生了很大的動力,我想協助被學校和家庭之間推來推去的孩子。」於是,從一開始參加社區營造,到後來長期陪伴社區裡鄉村的孩子,學校老師和父母都力有未逮的事情,顧瑜君就招攬身邊的人們一起幫忙捲起袖子來做做看,一做就沒停下來。
五味屋成立,讓孩子做中學自給自足
在2008年的夏天,豐田火車站前,一棟面臨拆除、殘破不堪、用甘蔗葉作屋頂、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建築物,由牛犁社區發展協會承租下來,因緣際會下,他們找了長期在豐田地區進行文史調查與社區營造工作的顧瑜君,討論該如何運用活化這個空間。顧瑜君認為這正好可以作為一處能進行有別於一般教育系統的實驗場域,推動社區青少年和兒童照顧與學習的基地,於是,他們就在這個有歷史價值的老房子裡,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方式,將這裡改變為社區孩子們假日的去處──五味屋社區公益二手商店。這間商店的商品都是募集而來的二手物資,並由孩子們當「小老闆」,很多小老闆是屬於單親、隔代教養、外籍配偶新住民、家庭收入不豐富、學業成就不亮眼等各種教育與社福機構救助指標的對象。這些孩子們在經營二手商店的過程中,體驗到酸甜苦辣各種人生滋味,便將它取名「五味屋」了。
顧瑜君回想五味屋成立之初,「一開始我們沒有經費,所有的展示架用廢棄紙箱改造、拼湊,在燈光不足灰暗的小屋裡,我們跟孩子們一起討論如何募集物資、進行物資分類記錄、整理堆置、清潔修理、貼標籤物品價格到上架,並練習如何賣出與記帳,設法自給自足。」這幾年來,顧瑜君與來自東華大學的老師、學生、社區的志工們攜手合作,陪伴這群在他人眼中的弱勢、偏鄉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二手公益商店的營收,作為孩子吃飯學習的基本費用。孩子們從流連網咖到成為才藝課程的助教;從不願意讀書到成績進步;從沒信心到落落大方地與客人談話;從需要服用過動藥物,到可以穩定學習;從對未來沒有期望,到開始夢想未來。現在很多孩子,願意停留腳步在五味屋裡跟志工們在一起工作、學習與生活。
顧瑜君說:「我與團隊並沒有『企圖要改變孩子們』,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孩子們願意做什麼、喜歡做什麼,我們就真心踏實陪伴他們好好地做。」在豐田五味屋的孩子,透過各種工作作為學習,贏得點數,靠自己換需要、想要的物品、換外出學習機會,不仰賴慈善式的救濟或依照身分別的補助,而是學習自己的需要如何「靠自己努力獲得所需」,同時培養孩子自助而後人助,並能去幫助更多的人。
帶領孩子走出鄉村探索世界
這幾年,顧瑜君希望五味屋的孩子走出鄉村、探索世界,不要做「見識不足的鄉巴佬」,孩子們的足跡踏遍臺灣,單車環島、冒險挑戰登山;臺灣島外,也去了廣州、天安門廣場與長城頭留下身影,還有兩個高中女孩靠自己計劃、募款,完成六週在美國的long stay自主學習。五味屋的孩子們,紛紛踏出了家鄉到外地學習與服務,有些孩子跟著顧瑜君,站上臺北醫學大學國際會議廳的舞臺上、臺灣大學畢恆達老師課程的講臺上、明志大學的研討會場,面對來自全國的大專院校人員,孩子們勇敢而真切地說著自己在五味屋學習的故事,分享身為偏鄉孩子的幸福。顧瑜君每次帶著孩子站在講臺前面,都會很驕傲地告訴大學生們說:「五味屋每個孩子來到這裡,都是抬頭挺胸,不是靠父母,不是靠我們,而是靠他自己贏得機會站在這裡,告訴大家他是誰,他做了什麼事情。」
談到此,顧瑜君露出欣慰的笑容繼續分享:「在2018年時,溫世仁基金會選出了臺灣十個教育創新代表,五味屋孩子們上臺領獎,這個獎讓五味屋孩子把自己的故事說到國外去,2019年也代表臺灣去澳洲『讓世界看見臺灣』。」五味屋成為臺灣鄉村向世界溝通的窗口,臺灣與國際的參訪者、捲起袖子來一起幹活下田的志工們,紛紛慕名而來。五味屋的故事,也被收錄進臺灣小學教科書裡,出現在不同科別裡,五味屋正式成為認識臺灣鄉村樣貌的教材。
「只有鄉村孩子能夠改變家鄉的命運!」這是顧瑜君的夢想與信念,她與團隊想要用「另類」的助人方式找到幫助偏鄉孩子的方法讓他們增能。孩子們能做的事情多了,自信提高了,孩子們有夢想,長大了,就會讓自己的家鄉不同,因為孩子是家鄉容顏的化妝師。
五味屋的運作已經滿12年邁入第13年,從一個據點逐步拓展,現在村莊裡已有12個據點,朝向公益村的模式發展,並繼續開發更貼近生存與生計的新型態教育,讓人能留在鄉村生活。顧瑜君表示,在五味屋不再談弱勢教育,我們談的是鄉村教育,能不能為臺灣的教育找到一個鄉村的定位?現在談到鄉村,就貼上偏鄉和弱勢的標籤,鄉村教育應該是人在鄉村可以安居樂業,不管在哪裡,就把那個地方的生活過好,這就是教育的本質。顧瑜君藉由五味屋創造了如此的理念,也為花蓮豐田創造不一樣的人文風景。
「從開始,就沒有停下來,不管多困難,堅持走下去。」
顧瑜君牽起鄉村孩子的手,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顧瑜君簡介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特聘教授、社會參與中心主任,花蓮鄉村社區大學理事長、理事、牛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期關注花蓮縣地區「鄉村型」的社區發展,以及深耕花蓮社區人才培育、照顧與發展。榮獲2018年全球教育創新學人獎獎、2016-種田in豐田-社區菜園食在有味楷模獎、2012年村落學習角楷模獎、2009年家鄉容顏的化妝師首獎、2007年教育部師資培育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