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醫護團體發聲明 促政府正視人力荒改革健保制度

亞東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朱聖恩下診後記錄下當晚忙碌狀況,連續2個OHCA病患送來,用掉醫院最後2台葉克膜搶救,其中還有1位緊急輸血,同時間多位狀況急迫病人陸續送入急診。

而當晚因大量護理離職關係,重症急救區原先只能排出2個護理師,後續才增派人力,超量負荷讓團隊燃燒殆盡。

朱聖恩指出,經過良好訓練,可以同時處理多位急重症的專業護理師,現行制度下,每個月僅有4到5萬元的薪水,制度不改,留不住人。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在第一線搶救生命的這些醫護團隊,包含護理師的待遇,如在醫美的護理師的這個待遇。點值不斷打折的結果,是造成醫院的收入面頻頻的下滑,這樣的結果當然沒辦法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最好的薪資和待遇。」

對此,台灣醫院協會、醫師公會全聯會、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等五大醫護團體共同發出聲明,醫院受限全民健保總額預算天花板,無法像其他產業轉嫁虧損,又面臨通貨膨脹,現在除護理師出走,還有新藥延遲進入台灣市場,醫科學生不願選擇急重症科等問題都一一浮現。

醫護團體呼籲政府應儘速將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從支出上限制轉為支出目標制,檢視健保點值合理性;醫改會也呼籲,特定科別的人力荒,需對症才能下藥。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強調,「長期忽略護理人力荒,其實分布在特定科別以及場域的情況,醫改會認為應該要加速集思廣益,更能反映護理勞動現況的作法。」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有關於急重症量能的部分,我們一直都有在監測,如果有這個可能量能過緊的情形,我們會立刻邀集地方衛生機關還有醫療機構一起來商議,然後做資源的調度。」

對於第一線醫師反映急重症人力吃緊,衛福部表示,對於急重症量能都有監測,若有超量負荷,會啟動轉院等既有機制。

而對於整體護理師缺工潮,衛福部已提出透過增加國考次數、調整獎勵機制等12項方案,希望減緩現有護理人力短缺問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疑不滿被請出院  高雄男酒後持刀大鬧護理站
護師公會提納替代役等9訴求 衛福部:有待討論
調查:近3成醫護 指個人防護裝備明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