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泥全方位低碳轉型 四大策略歐盟關注

亞泥低碳轉型有成,四大策略吸引歐盟關注,受邀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分享實績。圖/亞泥提供
亞泥低碳轉型有成,四大策略吸引歐盟關注,受邀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分享實績。圖/亞泥提供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4日在台北登場,希望深入解析CBAM對台灣出口企業的影響,化解台灣業者的碳焦慮。亞泥是唯一受邀分享的國內水泥業者。

亞泥指出,早在十多年前,亞泥就開始布局水泥業的低碳轉型,從原料來源、低碳產品、事業目的到生態友善,以全方位的四大策略,讓低碳轉型之路,按部就班,穩健前行。成效近年顯著提升,不但大幅縮減碳排放量,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引起歐盟好奇。

亞泥表示,將持續發展低碳技術創新,與國際接軌,致力於成為全球水泥業低碳轉型的領導者,推動永續未來,進一步鞏固競爭力。

亞泥是由花蓮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代表出席論壇,演講主題為「淨零轉型,永續與泥同行」。

陳志賢表示,在台灣,亞泥是低碳水泥最早推廣者,從熟料燒成階段的碳排放減量開始著手,早在2011年就開始生產適用在泥作工程的墁砌水泥。這種水泥不僅降低天然資源消耗,還能減少18%碳排放。

至於亞泥推出的散裝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則可有效減低12%溫室氣體排放。接下來計劃開發三元混合水泥,預計能將減碳比例提升至50%,進一步拓展國內低碳水泥市場。

水泥業因為製程特性,具有高溫燒成的旋窯,除了可以有效處理廢棄物,還能將廢棄物做為替代原料和燃料加以再利用,從而減少水泥生產過程中的天然原料和燃料的開採和耗用,成為落實循環經濟的重要力量。陳志賢強調,亞泥長期以來,協助地方和產業處理包括轉爐石細料、燃煤底灰、淨水污泥、廢風機葉片、冷媒等各類廢棄物,以智慧製造與水泥(cement)、熟料(clinker)以及碳捕捉(CCU)結合,推進3C淨零策略,讓水泥業成為真正的環保綠色產業。

自2009年起,亞泥自願減排累計超過39萬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1003座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收量。這一系列的減排措施,讓亞泥在國際上承諾的科學減碳進度,年年超前預設目標。

亞泥的創新與環保成就,上個月底,也再度登上最新一期國際水泥評論雜誌(ICR),ICR是全球水泥業界最權威期刊,亞泥這次受刊登主題為「森林工廠:新循環經濟與生物多樣性復育計畫」,文章指出,亞泥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積極推展循環經濟和生物多樣性保育。自1980年起,亞泥在礦場進行植生復育,讓開採過的礦山,恢復至原始森林狀態,並設立生態園區,復育蝴蝶、竹節蟲及台灣原生樹種,為環境保育作出貢獻,堪稱全球水泥業典範。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端午節發紅包!這縣市民眾符合1資格 2300元直接入帳
跌破眼鏡的概念股!黃仁勳親自點名「巨大」飆漲7%
夫妻逛遍全球250多間好市多 最推這項產品:比美國便宜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