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展閉幕 國內外參與度創新高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亞洲生技大會」今(30)日圓滿落幕,此次整體規模再創下新高,逾10萬人次參觀,超過1500人參與論壇、外籍人士約3成5,一對一商機媒合會更超過5千餘場次,國內外參與度明顯更勝疫前。主辦單位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表示,由於全球各國國境解封緣故,今年明顯感受到國際參與度提高。

今年大會以「擁抱亞洲動能」為主題,邀集19個國家、800家指標性大廠、總計2千個攤位展出。去年首度設立的「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專區,今年也擴大展出,除了國內多間廠商外,多家國際廠商也共襄盛舉。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指出,亞洲生技大展雖於我國舉辦,但並非僅展出國內的技術,更是以全球化的生技展會為願景。展會除了將國際趨勢、專家帶入臺灣之外,也吸引國外廠商參展,主因是生技產業是國際型的產業、產品銷售以全球為目標,吸引更多國外人士能實際參展更為重要。

以今年的公司展望說明會為例,相較於往年以新創公司為主,今年出現不少國際一級廠商上臺介紹研發成果;今年擴大舉辦的「多國區域合作論壇」論壇,以讓各國展現其生技特色為目標,同時讓臺灣的特色站上國際舞臺,包括我國與日本、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香港、立陶宛等國家參與,由於效果顯著,已有許多國家確認明年也將舉辦區域合作論壇,並擴大邀請該國廠商參與。

因應全球「微生物相」應用產品市場規模,預估2029年將達13.7億美元,國科會在此次大展,秀出人體微生物相等6項研究成果,包含調整腸道菌叢改善自閉症,以及發展母乳和嬰兒腸道益生菌,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等。

經濟部技術處首次整合工研院、生技中心、食品所等法人,設置「經濟部技術處」專館。食品所以替代食材主軸,展出在技術處支持下,開發物肉質地風味設計技術的成果,也吸引不少業者前來洽談相關技轉。

國科會在此次大展,秀出6項研究成果,包含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等,成果亮眼。(記者吳典叡攝)

經濟部技術處整合工研院、生技中心、食品所等法人,設置「經濟部技術處」專館,吸引不少業者前來洽談相關技轉。(記者吳典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