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生醫創新課程結合EMBA 激發創業可能性!

為了驅動下個世代的產業創新,政府積極推動等5+2產業創新計畫,教育部、科技部也積極推動新世代創新創業。其中,「生醫產業」被喻為臺灣下一顆金鑽,是近年來最有潛力的高科技新興產業。交大EMBA的「生醫科技創新與設計」課程,就讓EMBA學員、醫生、生醫博士及理工科碩博士,一起共構研究主題和計畫,透過課程的激盪,激發出創業的可能性!

交大EMBA「生醫科技創新設計」課程的授課老師之一、之前擔任新竹馬偕醫院的醫生劉天仁表示,2010年他曾參與科技部的STB計畫,到史丹福大學見識到如何把不同領域的人匯集在一起,以有系統的方法,進行「生醫科技創新設計」,回到臺灣,交大當時在校長吳妍華的支持下,讓這些參與過STB計畫的學者、醫生在交大建構在地化、類似史丹福大學架構的「生醫科技創新設計」課程,授課老師和學生的領域,都和史丹福大學架構相同,由來自工學院、商學院、醫學背景的師生所組成,課程的目標,是希望透過找到醫學臨床上還沒有被很好解決的問題,透過一系列課程與方法的指引,把不同領域專長的人匯集在一起,從需求開始,找到可能的核心問題、試著匯集解決方案,在解決方案建構過程中,找到好的專利價值、確認商業模式,最後再提出一個完整的商業運行計畫。

課程2013年開始,原本開在大學部、研究所,2017年開始與EMBA做整合,學生轉變為來交大念博士的醫生、EMBA商學背景的中高階主管、工程背景的碩博士生,劉天仁說,這樣的學生素質與資歷,甚至比史丹福大學的學生更完整!

劉天仁指出,課程內涵主要有「發掘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研發方法、導入解決方案」三大核心,學生的每個分組,都包含醫師、商學背景、工程背景的學生。課程一開始,每個小組釐清需求了解問題、分析市場與買家,由於每個生醫產品開發可能需時5到7年,一開始釐清市場狀況相當必要,把最後面的事情拉到最前面來釐清分析,才能避免創新的方向失誤、降低研發產品失敗的風險。整系列課程建構,還包括創業家的分享、智財規劃與法規分析、商業模式規劃與募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