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泡湯 留意溫度補充水分

記者謝璿/新北報導

北臺灣溫泉季開跑,民眾開始規劃泡湯行程,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想要享受泡湯樂趣就得提高警覺,謹慎留意時間、溫度、補充水分等要點,且最好有親人陪同,才能泡得舒服又健康。

泡溫泉除了選地點外,更要注意自身狀況,才不會泡出意外。國健署提醒民眾,泡溫泉時間以15分鐘為限,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

泡湯前後均應喝足水分,以免因水分流失太多,體內缺水,造成頭昏及暈倒;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患者泡湯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要冷熱水交替,以免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

此外,吃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時,多半會來一點酒祛寒。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心臟恐怕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建議飯後2小時再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