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輕狂枉少年?4大青春期教養Q&A報你知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親子天下】人不輕狂枉少年,但自信心爆棚的青少年卻老是壓抑不了衝動;身為過來人的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幫助青少年培養良好的判斷力?

人不輕狂枉少年?4大青春期教養Q&A報你知
人不輕狂枉少年?4大青春期教養Q&A報你知

美國親職心理專家,同時也是《天生狂野(Born to Be Wild)》一書的作者傑斯‧夏特金(Jess P. Shatkin)發現,如果家長只是不斷下達否決的指令,或老是提醒孩子不該從事危險的事,基本上都只是耳邊風。

家長該怎麼做,才可以幫助青少年在面對風險時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呢?以下是夏特金接受美國柏克萊大學至善科學中心(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採訪時,提供家長們參考的幾個面向:

Q:您在書中提到研究調查顯示,青少年其實並沒有像大人所想的愛冒險,您認為這樣的誤解是如何產生的呢?

A:許多健康教育的課程為了要防止青少年的冒險行為,假設他們認為自己是「無敵」才會如此行動,因此,大人也常把「提醒」青少年當做首要的工作;其實,孩子相當清楚哪些事情是具有高危險性的,像是發生不安全的性行為,懷孕機率自然就會超過9成以上。

青少年讓人感到膽大妄為,原因在於他們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整;我們人體大腦中管理情緒的區域會比前額葉皮質發展得更早,而兩者在接近成年時才會產生緊密的連結,因此,青少年時期的不成熟行為,僅是腦中的多巴胺分泌較多的緣故。

對青少年來說,他們容易受到獎賞的激勵,也偏好具備潛力與高報酬的物品,就像是坐上雲霄飛車一樣,很容易就讓人上癮。

人不輕狂枉少年?4大青春期教養Q&A報你知
人不輕狂枉少年?4大青春期教養Q&A報你知

Q:青少年如何學習管理情緒,以及培養自我效能?

A:「情緒管理」取決於成熟度的高低,成熟度高的人在職場上除了懂得應對進退,私底下也不會因為兩三句話就得罪了朋友,這些表現實際上也跟大腦的發育狀況呈現一致;這與經驗及技能都有關係,在面對沮喪或難過等情緒時,成熟度高的人會更懂得如何有效處理。

而「自我效能」的培養則是透過行動對周遭世界的影響力來感受,像是解決特定問題,或是履行承諾;這對13到30歲的人來說,只要找到能施展影響力的地方,就能產生正向的作用。

由於青少年時期剛好是一個轉捩點,所以「情境教學」與「營造氛圍」都很重要,我本身成長的70年代就很流行參加YMCA的營隊來學習,但後來就過時了,而且當初也沒有數據可以佐證其中的好處;但目前研究發現當年營隊設計的內容,的確可以為青少年帶來幫助。

*Q: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到相關的技能? *

A:家長一旦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支持,以及具體傳達期望,孩子就會懂得以正確的方式面對。

正向的肯定絕對比處罰來得有效,當孩子生病但又不願吃藥時,就算你跟他說再不吃藥就會咳死,他們依舊是抵死不從。試著用他的興趣來激勵他,例如:「你不是想去打籃球嗎?如果一直不舒服怎麼去打呢?」用孩子的期待心理產生行動力。所以我會鼓勵家長們務必要了解與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支持他們。

另外,青少年的確比較容易情緒化,也會莫名需要獨處,身為家長,必須先釐清孩子的情緒才不會受挫,不過大部分的青少年仍會希望跟父母保持連結,重點在於找出你們的共同語言,家長就不會患得患失。

Q:學校可以做些什麼呢?

A:學校必須增加有助於提升孩子自我效能的活動,像是鼓勵參加樂隊或校隊等;當孩子嘗試過各類活動後,就有機會了解自己發揮的極限;學校不應該太早開放孩子使用手機,因為容易讓孩子分心,就算是用於學習,也必須按時休息。

此外,高中起就該加強培養孩子的媒體素養,因為網路充斥著太多資訊,一旦無從辨別,就很容易隨之起舞,這麼一來,孩子才能成為聰明的判斷者。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