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 這樣做挽救珍貴生命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精神科周秉萱醫師】自殺是一個全球化的重要公共議題及心理衛生要務,因為世界各國文化背景的差異,也造成自殺死亡率在不同國家有相當大的差異。根據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的資料顯示,本國自2010年起,自殺已非十大國人死亡原因,但仍長期維持在國人十大死因第11或第12名。

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 這樣做挽救珍貴生命
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 這樣做挽救珍貴生命

這些年,政府相當重視自殺防治議題,並投入大量資源啟動自殺防治網絡,亞東醫院也在明倫基金會的挹注下於2012年成立「明倫自殺防治中心」,除了為板橋、樹林區的民眾提供追蹤訪視、資源連結服務外,也成為新北市自殺防治網絡中強大的支援力量。

一般民眾總是對「自殺」存在許多刻板的印象,害怕也忌諱去討論自殺相關議題,除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之外,許多人也不知如何對企圖自殺者伸出援手。自殺議題的處理並非僅限於專業心理衛生工作人員,而是人人都能扮演並擔任自殺守門員的角色,因為我們相信一部份選擇自殺的人並不是真的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是藉由「自殺」的行為或企圖來對外在世界傳達一種「我需要幫助」、「我很痛苦」、「我需要關心」的求救訊息。只要能在個案發出求救的訊號能即時覺察,予以理解、傾聽,並陪伴個案尋求幫助,便能有效減緩個案的自殺意念強度。

如何對自殺個案伸出援手:

●一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二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首先要找一個不受打擾並可保護隱私的適合地點進行談話。

■接下來要分配足夠的時間。想自殺的人常常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吐露自己的事情,所以傾聽者必須準備足夠的時間和做好傾聽的心理準備。

■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有效的聆聽他們的想法。傾聽與陪伴本身就能讓個案獲得支持的感受並減少絕望感。

■不要急於給予意見、建議或打斷個案,讓個案有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感受,太快給予建議或意見有時會讓個案試圖隱藏更深的自殺意念。

■不批評對方的想法與感受、尊重對方的價值觀與感覺。

■詢問個案自殺的想法與計畫(研究證實:詢問自殺的想法並不會讓個案真的去自殺)。

■與個案討論如何尋求幫助,若個案拒絕接受幫助,可以溫和而堅定的陪伴個案一同尋找專業治療。

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 這樣做挽救珍貴生命
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員 這樣做挽救珍貴生命

合作型自殺評估與處遇方案

目前亞東醫院明倫自殺防治中心已開始提供「合作型自殺評估與處遇方案」(Collaborativ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uicidality-CAMS-CARE),此處遇方案是由美國 David A Jobes博士結合十多年心理諮商及臨床經驗、實證研究所研發,強調透過強化醫病聯盟的治療合作關係,及提升個案的內在動機,以獲得良好療效。

CAMS-CARE 是使用 SSF( suicidal status form) 自殺狀態量表,用來具體評估自殺危機、擬定治療計畫、進行臨床追蹤和產生臨床結果。此方案核心在於與個案形成穩固的治療關係、陪伴個案探索內在困擾,治療者與被治療者的角色平行,強調合作、共同關注所有層面與自殺相關的議題,在SSF(自殺狀態量表)的架構下,逐項的檢視個案的生活、情緒、工作、人際困擾,並陪同個案商議可能的因應措施。

此處遇方案,治療者的角色傾向輔助、支持與陪伴,在治療者的陪伴下,協助個案運用自身的內在力量並增進對情緒的覺察,和其他的處遇強調治療者的介入有很大的不同。

除此之外,因老年人可能因身體狀況不好、獨居、沒有親人陪伴、缺少社交生活、經濟狀況不好萌生憂鬱情緒,症狀可能包含不願意走出家門、話變少、活動力變差、睡眠不好,但可能被誤認為是正常的老化或身體不舒服,忽略是憂鬱的警訊,沒來得及介入就可能發生自殺憾事。

過去這些年,老人自殺死亡率逐年上升,本院也開始於2018年8月針對高齡住院長者進行全面性情緒篩檢,期能早期發現、介入,並提供家屬更多資源協助身邊憂鬱、潛在的自殺風險親友。

在越來越忙碌的現代社會裡,人與人真摯的情感交流與關心,是珍貴而不可取代的溫柔力量,當我們願意多花點時間傾聽與陪伴彼此,便能減少許多的憾事發生,相信你我都做得到,因為「人人都是自殺守門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