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借調、強化個人特質,企業與 NPO 鏈結人才創造雙贏

當千禧世代和 Z 世代湧入勞動市場,他們追求自由、平等、創新,並不全然服膺於過去的職場規則,著衝擊「辦公室老鳥」的認知。

根據 Gartner 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有將近 1/2 的 Z 世代和千禧世代工作者,不願意接受與個人價值觀、信念不符的工作邀請,也就是說,他們在選擇工作時,更看重企業的價值觀,也會要求企業負起「企業社會責任」(CSR)。

在這樣的社會潮流下,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關係已不再只有金錢上的贊助,而開始有了多元性的合作,包括技術、企業活動與人力、人才借調等。

獎助金機制,協助工作者借調到 NPO

根據《衛報》,旨在促進組織和社會公平的非營利組織「ProInspire」 推出「一年獎助計畫」,協助私人企業的專業人士有機會借調到非營利組織。這項獎助計畫的費用主要由借調非營利組織負擔,私人企業端亦需支付一筆費用給 ProInspire,作為獎助計畫的訓練、培訓與指導之用。

希歐德羅斯(Isayas Theodros)是 2013 年的借調人員,他原本在勤業眾信(Deloitte)的加州辦事處擔任資深稽核人員,後來到華盛頓的「共同利益夥伴組織」(Partners for the Common Good,PCG))擔任投資組合經理。「這工作最棒的地方,就是能幫助人們為自己的社區創造真正的改變。」這樣的經驗驅使他在 PCG 多留任了一年。

ProInspire 創辦人卡皮拉(Monisha Kapila)指出,因為在大公司任職的專業人士缺乏機會轉職到非營利組織,所以制定了這個計畫。「許多工作者希望將自己的商業技能用在好的地方,」卡皮拉說,「而非營利組織也需要他們的商務技能,我們的著眼點在於如何讓這種供需關係連結得更好。」

華盛頓的衛生與教育非營利組織「FHI 360」策略規畫與分析副主任帕特爾(Neha Patel)則表示,借調計畫有助於擴充人才庫:「非營利組織的確需要有愛心的人,但我們也需要來自私人企業的生意頭腦、管理方法與專業知識。」

雖然參與這些計畫的多數借調人員,最後仍會回歸原來的工作崗位,但其中有75%的借調人員會持續在借調組織或其他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繼續為改變社會付出行動和努力。

放大特定族群特質,化為工作力與大企業合作

在人才流動這塊,除了讓企業工作者有更多機會到非營利組織上班,如何讓非營利組織或者社會企業的工作者有進入大公司的機會,也是雙邊合作重要的一環。

位於丹麥的社會企業 Specialisterne,其合作模式就相當特別。該公司有 3/4 的員工屬自閉症病友,在公司裡他們被稱為「諮詢顧問」,公司並沒有把自閉症視為一種疾病,而是將其視為一種人格特質,甚至轉換成工作能力、職場優勢,讓自閉症者的才能可以有效地與工作接軌。

Specialisterne 首先會對自閉症友提供長達 6 個月的評估,期間讓他們經歷不同的任務和工作。這套評估程序可幫助員工超越一般的診斷範圍,以檢視這些自閉症友的真實個性、技能及潛能。

Specialisterne 創辦人桑尼(Thorkil Sonne)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曾指出,自閉症病友專注力高、執著於細節和零缺陷,且不易厭倦重複的事情,很適合從事軟體、系統測試、校正等需要高程度的細心和耐心、許多人容易覺得枯燥乏味的工作。

另外,自閉症者不善於社交互動,更不會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在當代職場上不盡然是壞事,因為他們不懂得冷嘲熱諷,反而讓企業少了很多職場政治。許多與 Specialisterne 合作的企業都表示,員工和誠實、不戴有色眼鏡的自閉症者一起工作,不會讓工作環境橫生枝節,大家都可以專注於自己的崗位上。現在,Specialisterne 合作的範圍愈來愈大,其客戶包括許多全球知名企業,微軟、SAP、思科、甲骨文(Oracle)、與樂高(Lego)等都在列。

當代工作者重視自我價值,藉由人力借調,讓員工的商務能力和硬技術可以在非營利組織發揮,創造更好的效益;同時,非營利組織也可以強化自家員工的特質,與企業合作,達到雙邊人才的流動和連結,一起創造共好的社會。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BrightVibes社會經濟入口網

更多報導
新鮮人初入職場不怕!LinkedIn:這 5 種軟技能最實用
新興職缺大爆發!哏圖製作師、惡作劇禮物開發人員,這些新奇工作有何共通點?
2022 年人工智慧發展回顧:產業應用純熟,但人才稀缺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