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活化團 互助最實在

中國時報【曹婷婷╱新聞透視】 白河傳出農民整園椪柑採收不及,上周遇雨、本周突放晴,致椪柑落果嚴重;務農靠天吃飯雖是不爭事實,然長久以往存在的缺工窘境,理應靠「人為」就能解決,中央引進外籍移工,第一線農民卻是看得到吃不到,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多管齊下,農會設立人力活化團、農友組共耕團,靠自己最實在! 農業缺工荒非一朝一夕,解決更非一蹴可及。早年農產品價廉,農民奢談花錢雇工,癥結點在於若能提高農產品價格,雇工成本自然不吃力。另一課題是,當農產品變「高貴」,消費者不堪荷包變薄又未必吃得消,缺工面向從農產品價格到人力需求再到市場消費端,是環環相扣的命題。 為人詬病的是,中央引進外籍移工協助紓困農業缺工荒,全台核准400名,台南僅分到18人,以台南農業比重占全台1/10來看,只給18人,不符比例原則。 再者,農場、農會向農委會提出申請,經農委會審核小組審核後,發函告知准許申請,但後續尚需經勞動部審核才放行,重複兩道工序,曠日廢時,農忙採收豈能無止盡枯等?截至目前,台南18名人力仍未到位。眼下,農委會推動印尼青農來台農業實習,全台引進53位印尼實習生,台南分配5位,對於有人力需求的農民而言,同樣緩不濟急。 台南透過農會成立人力活化團、農業技術團、尋求外役監人力「多管齊下」,克服雇嘸工現象。部分能以機械取代人力者,例如胡麻、麻豆文旦就機械收割、碎枝。 現實面來說,農業現況無法以機械取代人工仍屬多數,包括鹽水、北門、學甲、山上、麻豆、歸仁、台南區共7個農會成立「人力活化團」,農會扮演工頭,農民有需求提出申請,農會就派工協助。楠西、玉井一帶農友更回復早年農業社會,組共耕團「相放伴」,近年芒果採收、套袋都以此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