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消失 陸經濟成長趨降

旺報【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最近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演講時指出,大陸人口紅利消失導致勞動力短缺,而勞動力短缺就決定了人力資本改善速度的下降,投資回報率的下降,以及資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減慢,因此導致經濟潛在成長率的下降,未來這個趨勢還在繼續。 他建議通過培訓等各種服務降低自然失業率,並通過改革、提高要素供給和配置等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既可以穩增長,也可以避免刺激帶來的副作用。 蔡昉是出席50人論壇年會,並以「積極就業政策3.0版」為題發表演講時,作以上表示。 尚未發生結構性失業 他說,2007年以後,全球各國經濟下行的同時幾乎都出現了高失業率,唯獨中國的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保持穩定。此舉說明中國經濟發生了結構性、趨勢性變化,也反映出中國和周期沒有很強的關係。同時中國的經濟成長也不是周期性的,失業也不是周期性的,或者說中國更接近于自然的失業。 蔡昉判斷,大陸自然失業率在5%左右。在這個自然失業率基礎上,大陸沒有周期性失業,就無需加過大的強刺激。 穩勞動力市場更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都陽也在這項年會演講時指出,勞動力市場保持穩定的最低目標是,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的目標範圍內。稍高一點的目標是,維持低失業率的同時,還要保持勞動參與率的穩定甚至提升以及就業總量的增加。從長遠來看,應當在工資水準保持相對穩定、適度成長的情況下,通過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保持經濟成長的動力,更好地應對社會老齡化問題,以及保持可貿易部門的競爭優勢。 談到如何穩就業,他認為,通過深入瞭解結構性失業,有可能更精準地制定政策。鼓勵勞動力流動有利於在就業困難的時候促進就業。另外,可以採取一些失業保險體系改革等被動性的措施,從而保持就業平衡。 都陽表示,從當前的勞動供給主導情況來看,維持低失業率的目標下難度不大。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要維持勞動力市場的穩定,還有其它更重要的目標,因此穩就業的政策最好能做到二者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