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工智慧|AI:英國法庭就機器能否擁有專利權做出裁決

Two robot hands gently manipulate an origami paper crane
Two robot hands gently manipulate an origami paper crane

科幻電影不斷出現機器和AI未來超過人類甚至顛覆人類社會的災難片故事情節。在全球科技研發日益廣泛使用機器和AI,元宇宙呼之即出的今天,新發明創造究竟因該歸功於誰?機器是否能獲取專利權?等等問題開始困擾各國相關法律。

英國知識產權局日前一個有關人工智能(AI 又譯 人工智慧)系統是否註冊新發明專利問題的裁決則明確指出,任何新發明專利仍應該屬於AI系統的創作者,而不是AI。

最近,英國知識產權局的業界諮詢發現,多數專家仍然對目前人工智能有能力在沒有人類直接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發明創造提出質疑。

英國政府也表示,雖然現有法律允許人類借助人工智能去開發新技術和創造發明並註冊專利,但是人們不應錯誤認為,創造和發明完全歸功於AI。

去年英國上訴法院裁決駁回史蒂芬·塔勒(Stephen Thaler)的申請,塔勒認為應該把他的Dabus人工智能系統視為兩種專利申請的發明者:

  • 一種食品容器

  • 一種閃光燈

法官以2:1的多數贊成知識產權局的看法。知識產權局告訴塔勒要把真人列為發明人。

女法官萊因(Laing)在裁決中詮釋說,「只有人才有權利,機器沒有。」

「一項專利是一種法律權利,只能授予給一個人。」

但是英國知識產權局說,人們「需要明白我們的知識產權制度應該保護未來人工智能所作的發明」而且要致力於促進相關的國際討論,讓英國更有競爭力。

在2021年7約,塔勒提起訴訟,一個澳大利亞法庭裁決出於保護專利的目的,人工智能系統可能被認定為發明人。在那次裁決前不久,南非也做出了類似判決。

A stock image of a robots hands on the keyboard as a metaphor for invention
A stock image of a robots hands on the keyboard as a metaphor for invention

許多人工智能系統通過互聯網拷貝下來的大量數據進行訓練學習。

周二(6月28日)英國知識產權局還宣佈計劃改變版權法律,允許任何有合法資源,而不僅僅是那些進行非商業性研究的人,現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目的是「促進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拓寬'數據採集'技術,為公益服務。」

專利擁有者將仍然能夠控制專利,並且在其成果被使用時收取費用,但得到開發能力不必支付額外費用。

塔勒最近起訴美國版權局,因為他們拒絶承認一個軟件系統為一副圖像的「作者」。

演員的生計

在磋商中英國知識產權局注意到英國是少數幾個保護沒有發明人的電腦生成作品的國家之一。

「電腦生成作品」的「作者」被定義為「提供創作進行的時候必須依賴某種安排的人」。

對這類作品的保護期為作品生成後50年。

表演藝術工作者工會Equity呼籲修改版權法,保護演員的生計免受人工智能內容的威脅,諸如 所謂的「深度造假」技術,即用演員的容貌和聲音製作出的仿真內容。

英國知識產權局對此十分重視,他們表示「在目前階段人工智能技術對演藝人員的影響尚不明朗」。

該機構還說「我們會關注審視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