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電子耳手術 健保首例

亞東醫院上週完成台灣第一及第二例健保給付的「人工電子耳」手術,手術患者都是一歲多男寶寶。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表示,手術後隔天,寶寶均已對聲音有反應,呼籲聽損兒家長,應及早帶孩子接受治療,不要錯過黃金成長期。 人工電子耳的健保第一例李小弟(見圖),出生時聽力篩檢未通過,經檢查診斷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出生四個月後開始戴助聽器,但對聲音反應仍然不佳,為使孩童整體發展不會因聽力而受影響,父母決定儘早讓一歲的李小弟植入人工耳蝸,一耳健保給付,一耳自費,術後效果都不錯。 陳光超指出,台灣18歲以下的先天性聽損兒,每年新增約60到100人。當聽損嚴重則需植入人工電子耳,但單耳人工電子耳費用即高達90萬至110萬元之間,多數新生兒家長都負擔不起。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七月一日通過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對象為18歲以下、雙耳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的先天性聽損兒,家長只要負擔健保自付額,預計第一年將有150人受惠。 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醫師陳冠華表示,人工電子耳的健保給付標準,須符合幾項條件,包括年齡在18歲以下、兩耳聽力大於90分貝、先前使用助聽器3至6個月以上,及無手術植入電極之禁忌等。 陳冠華指出,家中若有聽損兒,越早裝置電子耳效果越好,不僅能促進大腦皮質發展最佳的聲音清晰度,就連語言理解、語音辨識度及溝通能力也相對提升;對於日後的認知發展、智力增長及平衡及運動能力,都能像一般孩童一樣成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