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入籃逾一年 60多國納外儲

旺報【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 去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日圓、歐元和英鎊後,第5種入籃貨幣,而在人民幣入籃逾一周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最新的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強調,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或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國際地位正與日俱增。 人行還點名,2017年作為展望年,未來還將持續朝五大展望努力,擴大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範圍,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擴大人幣國際使用 五大展望包括,人民幣在全球作為支付貨幣的功能將不斷提高,人民幣的投資貨幣功能、儲備貨幣功能也將持續深化和顯現,同時穩步開展雙邊貨幣合作、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人行指出,未來隨配合一帶一路倡議、跨境業務優化,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使用程度也將進一步擴大。 根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已有包括新加坡、俄羅斯、歐洲央行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2017年上半年,歐洲央行一共增持了5億歐元規模的人民幣外匯儲備。 日前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布的報告也稱,2017年9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分額為1.85%,排名全球第六。報告說,考量到中國經濟占全球GDP的比重,未來此一比重還將顯著提升。 跨境收付比重續增 同時,企業、機構和個人使用人民幣結算跨境業務也越來越普遍,2016年,中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達9.85兆元人民幣,占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金額比重的25.2%,連續第6年成為中國第二大跨境收付貨幣;截至2016年底,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的境內企業已達約24萬家。 此外,人民幣在國際合作推進上的成效也相當顯著,截至2016年底,人民銀行與36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總規模超過3.3兆元人民幣;並在2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覆蓋東南亞、歐洲、中東、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有利於境外企業、機構和個人持有和使用人民幣。 人行強調,增進人民幣的跨境使用,以及推動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將為維護金融穩定繼續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