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科人才不漏接 彈性學制讓學生培養多元能力

教育部新施政團隊
教育部新施政團隊

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政策,近年也常被詬病為「重理工輕人文」,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人文學科人才培育絕對不能被漏接,政務次長葉丙成則建議,大學可積極推動彈性學制、微學程,讓學生不會被科系綁死,透過跨領域學習,培養多元為社會所用的能力。

 

教育部部長鄭英耀表示,臺灣雖然以科技產業為主,但數位內容的創新、文本仍要依賴人文社會學科專業。又科技發展也可能為社會帶來負面影響,都需要跨領域關照社會,相信社會需要更多的人文社會學科,人類才能正確地看待科技帶來的衝擊。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表示,跨領域非常重要,也愈來愈多大學開始投入,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例,應讓學生知道畢業後有哪些職場選項,則能藉此回顧自身還缺哪一些能力,學生若想懂一點心理學、文學、經濟學,都可在校院內自行組合修讀。

 

葉次長表示,《學位授予法》修正後,大學的課程修讀、學位授予彈性都已開放,希望其他大學也能放寬心、大膽去做,如此學生就不會被單一個科系領域綁死。

 

另外,葉次長強調,社會非常專注學用落差,進入大學後學科訓練優異,但對畢業後的產業反而不是非常了解。未來教育部也盼落實Intern(實習生)制度,幫助學生於在學時期就先進入公司實習,學生可自行觀察公司部門、職缺樣態,畢業前即具備業界經驗,才會知道未來選項,未來會逐步設計機制,建立大學生實習文化,橋接「學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