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教育繪本《發現》出版 繪寫威權體制下被封藏的傷痕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7日)舉行人權教育繪本《發現》新書發表會,此書獲得人權教育繪本工作坊第三屆首獎,是以台灣戒嚴時期為基礎,勾勒一段屬於集體與個人土地記憶的故事。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蔚藍文化出版社攜手合作,出版人權教育繪本《發現》,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包括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蔚藍文化出版社社長林宜澐及總編輯可樂、作者陳威諺,以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欽生、簡中生等人皆出席與會。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表示,人權館自2018年正式設立以來,便透過各種藝文形式推廣人權概念和價值,人權教育繪本工作坊就是其中一項重點活動。他指出,繪本工作坊迄今舉辦5屆,累積超過60件繪本創作,成功帶動社會對於人權議題的關注及討論。他表示,這次繪本工作坊第三屆首獎作品《發現》,便是以台灣威權時期為基礎,寫繪屬於集體和個人的土地記憶,與讀者和台灣社會展開對話。

作者陳威諺指出,這本書一開始以車子、魚缸等元素出發,但卡了很久,他一直在思考要怎麼把故事寫好,後來做了一個夢,一句話一直迴盪在腦海,「沒有人發現車子為何在那裡」,「沒有人發現什麼」成了當時他參加完人權教育繪本工作坊後的感受,希望抒發出知道這些事件後的無力感。他說:『(原音)那時候的草圖每一句都是沒有人發現什麼什麼,這些提問就是我在工作坊的感受,結尾是都發現了,我希望我們能記住這些情感、事物和歷史,這也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情。』

《發現》這使本書的內容極具巧思、繪畫十分細膩,還精心設計一些彩蛋,希望讓讀者發現;文字則是一句又一句主詞空缺的疑問句,沒有受詞或主詞,陳威諺說,大家可以自行填寫像是威權、歷史真相、受難者等。

人權館表示,人權的價值不因為年代早晚而有差別,實踐民主也絕非易事,透過《發現》的出版,希望能夠讓威權體制下受難者的群像更為清晰,並把握每一個能夠彼此理解和療傷的機會。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寬裕辭世 文化部呈請總統褒揚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宣示大會 籲反思威權勿重蹈
慘痛傷口而非政治語言!學者籲勿忽視白色恐怖共同記憶才能創造台灣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