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保單 看得到、買不到

工商時報【彭禎伶╱台北報導】 人民幣匯率回升至近10個月新高,讓不少民眾又開始探詢人民幣保單,但部分壽險公司卻只能「乾瞪眼」,主要是金管會對人民幣保單訂有「個別承作限額」,即只能賣到各公司人民幣資產10%,但去年因為人民幣貶值,各公司為停損紛紛減少人民幣投資部位,導致部分公司今年幾乎沒有額度可賣人民幣保單。 保險局統計,到6月底保險業持有的人民幣資產約新台幣4,632億元,即人民幣保單承作限額最多463億元,且新契約保費和續期保費都要算進去;同時今年的限額其實是以去年底資產計算,如果不算今年上半年壽險業加碼人民幣資產的部分,實際可賣額度更低。 據了解,台灣人壽、全球人壽都已觸到限額,目前暫停銷售人民幣傳統保單,其他壽險公司也因為額度不多,一不小心就會「爆掉」,也不敢向保戶推薦人民幣保單,因此今年壽險市場上幾乎沒有公司敢大賣人民幣保單。 人民幣傳統保單(即非投資型、由壽險公司保證一定利率)是在2014年4月開放,一開始遇到銀行高利吸收人民幣存款,接著又遇到人民幣貶值,因此銷量一直不太佳,多年來約只賣出新台幣近50億元,今年到目前為止才新台幣幾千萬元的保費。 壽險業者表示,不少國人有人民幣部位,人民幣保單仍是有一定的市場,但現在是各公司卡在承作限額,不敢賣人民幣保單。業者表示,由於保險局規定人民幣保單繳費年期必須高於4年,因此大家都有續期保費(即舊保單第二年、第三年繼續繳入的保費),再加上新契約保費,一不小心就超出限額,會被開罰,因此即便人民幣回升,保戶有意願投保,大家也不太敢賣。 壽險業目前已向保險局爭取打開人民幣保單的個別限額,回歸所有外幣保單限額一起控管。業者表示,過去人民幣傳統保單設個別限額,是擔心台灣投資人民幣管道不多,資金去化不掉,會有投資風險,但現在香港、新加坡、倫敦都有RQFII額度;台灣業者也有申請QFII額度,第三是香港開通陸債直通車,投資管道已大幅增加,沒必要再對人民幣保單額外設限。 保險局表示,將請壽險公會收集相關建設及人民幣實際投資管道,再來檢視此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