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攜手歐元「去美元化」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香港自治法》並頒布行政命令,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從此港陸同等待遇,也不再能從美國進口敏感技術。川普並授權有關部門制裁侵犯香港自治的中共官員與機構,包括拒絕簽證、凍結資產與財產交易、禁止美國銀行放款與提供信用額度等,中美衝突再度升溫。

川普政府可能進一步擴大制裁對象,鎖定中國國有銀行,取消SWIFT國際支付與清結算系統的會員資格,逼使大陸全面與美元脫鉤,以削弱大陸對外經貿及投資的競爭力,大陸若無法使用美元交易,勢必對貿易及投資造成諸多不便,交易成本也會增加。

外界原本憂心美國取消港幣自由兌換美元權利,終結港幣美元聯繫匯率制度,《香港政策法》已有授權,但川普並未祭出。未來是否施行,目前仍難預料,可以肯定的是,若中美對抗成為長期趨勢,美方持續進逼,只會讓北京更想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擺脫美元的思維並不是現在才出現。2008年美國引發全球性金融海嘯,全球掀起反美元潮,重建國際貨幣體系聲音不絕於耳,大陸表現尤為積極。2009年開始全面啟動人民幣國際化,2016年10月終於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寫下新的里程碑。可惜隨著大陸經濟下滑,人民幣也從強勢格局轉為弱勢,國際化步調也就跟著放慢。

步調放慢歸放慢,但爭取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去美元化的想法,從未放棄。最近一連串金融市場開放措施,包括上海先行先試人民幣自由兌換、強化滬深港通及滬倫通機制、放寬外資參與大陸資本市場等,就是想藉由加深與外資的鏈結程度,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毫無疑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北京步調放緩,但始終未曾鬆懈。香港問題催化中美間的矛盾與衝突,正好提供契機,讓北京下定決心加快進程。

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北京「2020財新夏季峰會」時指出,美國不斷使用美元的國際金融地位,透過各種經濟制裁手段施壓大陸,雖獲得一些好處,但也逼使大陸不得不做出回應,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他認為,美國之所以得寸進尺,就是吃定大陸持有全球第一的美債,加上長期依賴美元交易,才會認定大陸不敢輕易放棄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但大陸正透過各種手段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如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甚至領先全球啟動數位人民幣試點,都是在為人民幣國際化、去美元化鋪路。

當然,以當前美元的國際地位來看,去美元化仍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特別是在美國打算聯合盟國打壓大陸之際,單靠大陸自身力量,不僅難以擺脫美元束縛,恐怕也無法建立以人民幣為中心的支付或清結算體系。而最佳方式應是與歐元區國家合作,結合全球第二大交易貨幣歐元,先建立一個非美元化貨幣體系,再從中逐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這並非異想天開,去年年初德國、法國、英國曾發表聯合聲明,宣示創建有別於SWIFT系統的「支持貿易往來機制」(Instrument for Supporting Trade Exchanges,INSTEX),讓歐洲企業與伊朗繼續貿易,避免遭受美國制裁。德、法、英三國亦強調,歡迎其他合作伙伴(包括中國及俄羅斯)加入INSTEX,為全球貿易自由化盡一份心力。去年11月,INSTEX陣容擴大,包括荷蘭、比利時、丹麥、芬蘭、挪威及瑞典等歐洲國家紛紛加入,顯然繞過美元支付及清結算體系達成交易,並非不可能。這也意味反美元化不再是紙上談兵,許多國家早已起而行。

大陸去美元化應該結合歐洲國家,川普以雙邊取代多邊貿易主義,眼中只有美國利益,已讓德國及法國主導的歐盟體系高度不滿。對一路經歷過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歐洲共同體(EC)、歐盟(EU)及歐元區(EA)的歐洲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及全球化應該是普世價值,川普根本是倒行逆施。

在貿易自由化及全球化基礎上,大陸與歐洲信念接近,不論在去美元化,或維護全球貿易自由化議題上,大陸與歐洲都有共同應對美國的合作空間。最壞的時候往往是最好的時機,大陸正站在一個改變國際貨幣體系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