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現鈔存提 拚免手續費

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人民幣存款風潮,農曆年後可望持續延燒,現在除了渣打銀行、台新銀行、中國信託等,多數銀行對於直接持人民幣現鈔的民眾,都有規定在存、提款時必須收取手續費,且費用可能高於賺到的利息,明顯不划算。 據悉,多數銀行收取手續費的金額,是以即期與現鈔買入匯率差額來反映,且最低也要收新台幣100元。 以台銀為例,18日的人民幣「即期匯率買入價」是4.727元,「現鈔匯率的買入價」是4.66元,兩者差了0.067元,意即民眾若存1萬元人民幣現鈔,得額外支付新台幣670元的手續費。 目前人民幣定存利率最高為3個月3.5%,若以此計算,1萬元人民幣現鈔利息僅約新台幣400元,還不夠支付存入時的手續費。 金管會解釋,其實不是只有針對人民幣,所有外幣現鈔,銀行因為要負擔保管、運送成本、偽鈔查驗作業成本等,因此都會收取手續費。 不過,金管會已要求,銀行訂定的收費標準必須合理,而且除了不能用不同名目重複收費,還要在營業場所、網站、契約中,以顯著字體揭示。 銀行業者指出,民眾若想賺人民幣定存的商機,最好是不要直接拿人民幣現鈔,而是拿新台幣向銀行買人民幣後,再轉入定存,才能省去手續費。 事實上,現在為了吸客存入人民幣,銀行除了祭出優惠利率,還有部份業者給予的好處,正是存、提現鈔免收手續費。其中,台新銀行最「阿莎力」,已宣布即日起至6月底前,相關費用一律免收,民眾可短進短出,完整賺到利息。 至於中國信託、渣打銀行則是存入人民幣現鈔時,不收取手續費,但未來民眾提領時,必須按照即期與現鈔賣出匯率差額來反映,且渣打銀行優惠僅到3月底,以後將恢復存、提皆必須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