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陳景星出生望族 十多年公職生涯留不少政績

圖說:陳景星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時,和家人們與當時的內政部長林洋港合影。(陳天才提供)
圖說:陳景星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時,和家人們與當時的內政部長林洋港合影。(陳天才提供)

陳景星出生鳳山五甲望族,父親陳瑩琳為地方有名中醫師,母親陳蔡鑾曾經擔任鳳山鎮第五屆鎮民代表,自小養成刻苦耐勞的習慣與積極向上的精神,二十八歲當選鳳山市長,創下「全省最年輕縣轄市長的紀錄」,十多年公職生涯留不少政績,造福地方鄉親。

陳景星原先在國民黨部服務,一路從鳳山市黨部專員做起,歷練到桃源鄉黨部主任,由於早期山地醫療資源匱乏,為了協助原民朋友就醫,特別找來國軍醫院醫師義診,協助提升醫療品質,因表現優異,適逢黨政策栽培青年才俊,獲國民黨提名並高票當選鳳山市長,並於二十八歲那年,開啟政壇生涯,連任兩屆市長,服務地方,後也曾當選省議員,為百姓喉舌。

高雄師範學院畢業的陳景星,做事有原則,因「終於事、誠於人、克於己」的座右銘,讓他「做什麼像什麼」,並深入地方傾聽民意,以企業化經營策略,整合各界資源,推動鳳山市政建設,為如今已成現代化都市的鳳山區,紮下雄厚的基礎。

任職兩屆鳳山市長期間,陳景星政績卓著,包括開闢維新路等五十五條重要道路、整治中山東路三十六下水道、興建廣達十公頃的拷潭示範公墓、開闢面積廣達九公頃的鳳山中正公園、爭取正義工商改制、推動行政革新工作,充分展現施政魄力,獲得多數員工及代表會的支持,也深受地方鄉親肯定。

由於市長任內的傑出表現,陳景星更上層樓參選省議員,並獲得高票當選,並以「民可以樂成、不可以慮始」的古訓作為前進的動力,在省議會為高雄縣爭取各項建設經費,為百姓福祉努力打拼,深獲各界肯定,於省議員任內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獲當時的總統李登輝頒獎表揚。

陳景星過去接受本報專訪,曾透露,雖然創下全台最年輕縣轄市長記錄,但也曾經在連任省議員遭遇挫敗,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有許多感觸,但未曾忘懷造福鄉親的壯志,繼續在高雄縣工業會總幹事任內,盡力為基層百姓犧牲奉獻。

陳景星離開工業會後,持續協助企業爭取權益,在接任大高雄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後,更全心為會員制爭取最大福祉,促進中小企業升級、提升競爭力,創造經濟利益,迄今企業界仍感佩不已。

不論在政壇路上又或是退居幕後,陳景星不間斷為民服務,如今,傳來病逝噩耗,引人鼻酸,也令家屬及政商好友悲慟不已,一生低調的他,在生前曾叮囑「後事一切從簡」,家屬遵照辦理,完成他最後的心願,而他一生造福百姓的情懷,也永遠活在民眾的心中。(文/陳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