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3》疫情進入第三年 蘇益仁:WHO在這次防疫 沒有扮演關鍵主導角色

針對世界各國的防疫表現,以及面對秋冬流感新冠雙夾擊,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以過去防疫經驗提供建議。(攝影/陳稚華)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至今已邁入第3年,隨著病毒不斷突變,新冠病毒顯然已不會消失,各國領導者、防疫人員、科學家設法從隔離病毒、對抗病毒,到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許多國家也逐步解封、放寬邊境,讓生活、經濟能加緊腳步回歸正常。

延伸閱讀:人物專訪1》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疫情邁入第3年 台灣「超額死亡」這麼多是不應該的

人物專訪2》政府把人民馴化了...蘇益仁呼籲:防疫降級才能解決急診塞爆、醫療崩潰問題

SARS時期擔任疾管局局長、曾任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的蘇益仁,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強調,2年多來台灣在第一波邊境防疫守得很好,「但這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如果只要守住就會像北韓或中國,但不能說這樣就是做得最好。」

蘇益仁表示,「SARS在2003年7月時便消失了,2004年我們以為會復發,結果沒有,如果像SARS的情形到最後消失,那像中國的邊境管制、清零措施就會是對的,堅持到那時候就成功了,但看起來COVID-19消失的可能性不大。」

與疫情奮鬥2年多,COVID-19顯然已不會消失,世界各國的防疫表現如何?上帝在這場防疫賽局給的中場休息時間,該如何好好準備?若秋冬台灣面臨流感、新冠雙夾擊,又該如何因應?

WHO在這次專業防疫被美國CDC取代

關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這次在新冠疫情扮演的角色,蘇益仁感觸很深,「SARS時WHO一開始很快就讓全球連線,有7、80個全球最頂尖的公衛、防疫專對各種議題進行討論,我過去參與過3次,所以知道他們整個運作,不單是SARS,在流感等流行病中,WHO過去都在全球扮演重要決策領導角色,但在這次COVID-19,專業部分反而被美國領導,在整體防疫措施比較沒有扮演關鍵主導角色。」

他指出,過去幾年WHO的預算在各方面都降低許多,「伊波拉病毒的時候已經出過一次問題,這次可以看到譚德賽對很多事情的反應,其實不太像WHO過去扮演的角色,他到3月多之後才宣布全球大流行,對中國疫情似乎也沒有一個專業的建議。」

蘇益仁認為,WHO的專家很多,也會掌握到全球最新資料、疫情流行狀況、重症比例如何,應該要有一個指引,「但在這次似乎都沒有發揮太大影響,各國還是自行處理,因為歐盟、美國等國家,過去也有對抗SARS、MERS、H1N1的經驗。」

不過蘇益仁也提到,每個國家雖有各自反應的模式,但政府能發揮的角色不一定如預期,「美國CDC過去的角色非常強,SARS時幾乎就像無敵艦隊,但這次第一時間的角色是弱化的,因為川普不相信CDC,到拜登的時候角色才恢復。」

蘇益仁擔任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時,曾長達10年到越南胡志明市幫助第一兒童醫院,協助建立病毒實驗室,也參與國際防疫會議,和WHO官員交涉。(攝影/陳稚華)

防疫資優生是誰?「沒有哪個國家最好,每個國家都有犯錯」

問到如果給世界各國防疫打分數,前3名的國家是哪些?為什麼是他們?

蘇益仁先指出,他認為全球疫情可分成4大類國家:

1. 資源最缺乏國家:佛系防疫,自然感染率已在8成以上,如南非。

2. 資源豐富國家:疫苗、藥物充足,如歐美國家。

3. 亞洲地區資源尚可國家:有邊境管制,但疫苗藥物較不足,日韓、東南亞等。

4. 經歷過SARS、邊境管制嚴格,以清零為策略的國家:中國、台灣。

蘇益仁觀察,「第4類中國和台灣都是用清零做決策,邊境管制都守得很嚴格,如果一開始清零當然是對的,因為一開始中重度滿嚴重、死亡率也高,但這部分再加上疫苗、藥物、快篩整備都有的話就很完美,可能就是全球防疫最好的地方。但台灣去年5、6月就發覺到根本沒疫苗,這次是發現沒有快篩,藥物也是4月底5月初才進來。」

蘇益仁感嘆,台灣一開始防疫確實做得很不錯,但沒有好好利用防疫2年多的基礎把該有的整備做好。他強調,「第4類國家一開始會用這樣的邊境管制,主要都是SARS的國家,他們過去有一些經驗,就先邊境管制,所以過去2年比較沒有主要的疫情,都有守住。但我不願意評論哪一個國家最好,因為每個國家都有犯錯。

英國有10組專家團體,針對錯誤防疫政策提出檢討

而整體來說,蘇益仁仍認為歐美國家各方面做得比較好,「不是說防疫做得比較好,而是比如以美國來講,從2月底、3月初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做各樣的準備,疫苗、藥物、制定法規等,國家大筆預算下來,整個佈局就開始了,這個地方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讓我看到國家治理上的強勢。」

他表示,「在防疫這部分,美國現在把COVID-19疫苗甚至認為是一個登月計畫,這表示他們國家非常強大,而且對處理疫情這部分有經驗有準備,只有第一時間沒有守住。」

蘇益仁也提到,第2個讓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英國的防疫,「英國這次跟新加坡一樣,都是用科學防疫的國家,包括醫院量能守住、中重度死亡守住。」他指出,英國的專家團體大約有10組,且不分黨派針對事件就事論事,也會對錯誤政策提出檢討,「英國的邊境管制自去年7月19日解封之後,邊境就沒有再管制了。」

「我想我們只能夠用這樣的一個觀點原則去打分數,因為每個國家的情形不一樣。彭博指數看的50多個國家,是用好幾個條件去評比,每個國家在各個不同階段,不同國家的表現也是起起落落,所以我比較不想說整體表現第一名是誰、第二名是誰。」蘇益仁強調。

蘇益仁認為各國防役都有其優缺點,但面對新的病毒,疫苗、快篩、藥物的整備仍應時時檢視並超前部署。(攝影/陳稚華)

面對秋冬流感新冠雙夾擊,疫苗、快篩、藥物整備好了嗎?

關於秋冬台灣是否會面臨到流感、新冠雙夾擊?

蘇益仁表示,因為這次是新的病毒仍要觀察,現在的情形還不敢完全斷定冬天來的時候,流感是否會把COVID-19打敗,「流感如果又來的時候,等於COVID-19跟流感在對決。」他認為有幾種情形可能發生:

1. 流感打敗COVID-19

2. COVID-19打敗流感

3. 兩者同時流行

「如果2種病毒同時流行,在診所是否也要篩檢?因為症狀很類似,到底要怎麼處理會很棘手,但也有可能是流感把COVID-19打敗。」蘇益仁表示,過去原本戴口罩是為了防COVID-19,沒想到過去2年是把流感擋下來,「但現在大家把口罩拿掉後,這個流感疫情到底會變怎樣,老實說我也滿好奇的。」

他進一步解釋,「2種病毒同時流行,某一種把另一種打敗的情況稱做Viral interference(病毒干擾),病毒干擾在人體免疫的解釋是,我如果先得到流感,大概一週裡面干擾素系統全部會啟動,第2個病毒就進不去了。」

究竟是誰打敗誰,蘇益仁表示,「以一個公衛流行病學專家來看,對這樣的演變是滿好奇的。如果是流感打敗COVID-19,說不定中國的政策就是最完美的,這個很難講,台灣當初如果是說要一直清零到COVID-19消失,這也是一個專業政策,但還是要評估可行與否,因為到Omicron傳染力很強的時候就破功了。」

蘇益仁認為8、9月秋冬可能會流感、新冠一起來,「疫苗、藥物、快篩都要準備好,藥物要下放到診所,快篩的話要流感、新冠都篩嗎?還是篩一個就好?其實在診所就可以篩,但這些現在都要去整備。」

面對百年大疫,蘇益仁語重心長,希望台灣能朝科學防疫之路前進,才不枉費人民2年多來努力配合防疫,以及第一線防疫人員的辛勞,也期許透過科學防疫能大幅減少疫情下不幸罹難的死亡人數。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德國31年來首次出現單月貿易赤字 將影響歐洲央行貨幣政策
如興打入全額交割股》國發基金成最大受災戶 投資14.8億元恐血本無歸 虧損全民買單
林智堅論文爭議》國立大學教授引教育部「抄襲」定義 直言一翻兩瞪眼別硬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