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台灣感染醫學之父 謝維銓(1926〜2021)

謝維銓,1926年出生於台南市,1946年就讀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臺大醫學院前身),當時正值二戰結束,戰後社會動盪百廢待舉,傳染病如霍亂、痢疾、傷寒、白喉、狂犬病、鼠疫又大流行,傳染病是當時重要死因之一,那個年代對傳染病相關知識嚴重不足,他畢業後被台大指派去當時的台北市稻江傳染病院擔任主治醫師,從此與傳染病防治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謝維銓常跟後進說:「走感染科,是沒錢賺、也餓不死的行業」。雖然感染醫學很重要,卻一直不受重視。當年一個傳染病房就擠了三十多名肺結核患者,不少年輕醫師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而細菌的變化多端卻引發謝維銓的研究興趣。1960年,謝維銓進入當時設在臺大醫院舊址一角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一流的設備及充足的經費奧援,一年半內他便發表了四篇流行性感冒及日本腦炎的研究論文,為感染醫學奠基。他曾說:「光復前後,各種傳染病如霍亂、痢疾、瘧疾、白喉、傷寒及狂犬病等在臺灣肆虐,後來隨著各種疫苗相繼引進,及國民生活水準提升,各種法定傳染病逐漸減少;1962年發生全臺霍亂大流行,七零年代屏東琉球鄉、高雄三民區爆發登革熱流行,以及桃園、新竹一帶發生傷寒、痢疾的突發事件等,也令他記憶猶新。」

謝維銓是國內首創醫院感染管制的先驅,在台灣發起院內感染管控的第一人,他有感於感染防治必須主動,因此帶著學生親赴現場進行調查、監測,即使新一代的抗生素不斷推陳出新,面臨抗藥性病原菌的快速增加更不容小覷,1980年他在台大首建「全台第一個院內感染管制小組」,積極推廣全臺灣的院內感染防治工作,日後還擔任衛生署院內感染控制諮詢委員,1997年獲頒第7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

謝維銓不僅是感染科專家,更是台灣發展家庭醫學科的重要先驅。在衛生主管單位大力推動專科醫師制度之際,他鑑於醫療分工愈細,而基層醫療單位卻缺乏熟悉各科的全才,於是提倡本土化的家庭醫師制度,在台大醫院推廣教學訓練計畫。1979年於台大醫院成立一般科(即後來的家庭醫學科),提供醫學生與住院醫師家庭醫學和社區醫療訓練,完訓後成為種子醫師到各地傳授家庭醫學及社區醫療專業。1983年協助政府成立三個全國性社區醫學訓練中心,提升基層醫療人員素質。1986年,統整全台家庭醫學專科醫院,成立家庭醫學學會推展家庭醫學專科,對台灣社區醫療的影響貢獻甚鉅,被譽為「台灣家庭醫學社區醫療之父」,2019年獲頒「家庭醫學終身貢獻獎」。2021年3月21日謝維銓逝世,享年95歲,他對台灣醫療與教育的貢獻,令人敬佩緬懷。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