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台灣疫苗之父 李慶雲(1928~2021)

李慶雲,1928年生於日治時代的高雄州湖內鄉,父親是農會職員家境小康,台南長榮中學畢業之後,他考上成大工學院機械系,讀了一學期覺得沒有興趣,正好台大醫學院招收預科學生,他瞞著家人和十多位同學北上去應考,沒想到就他一個人考上,當時怕家裡負擔不起北上學醫的費用,但是父親一口答應支持他唸醫學,他也很爭氣第二年起就拿到獎學金,省吃儉用完成了學業。1953年他從台大醫學院畢業獲得小兒科陳炯霖教授的賞識,進入台大醫院小兒科當住院醫師,當時日本腦炎、小兒麻痺、流行感冒、輪狀病毒腸炎,每次大流行台大小兒科病房就人滿為患,連走廊也擠滿病人,急診室有如菜市場,他忙得疲於奔命,心裡想唯有好的疫苗問世,才能根絕傳染病,所以立志以研究疫苗的發展為終生的目標!後來他有機會去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當研究員,學習病毒學、組織培養及流行病學,學會病毒培養、鑑別及血清抗體檢驗,他以麻疹病毒和日本腦炎病毒培養純化經滅毒過程做成「李氏疫苗」成為台灣開發疫苗的第一人,而他竟以自製疫苗拿自己的女兒和兒子接種,讓家人做人體試驗受試者,這種精神和勇氣令人讚佩不已!

由於他對疫苗研究的成果在台灣備受肯定,當台灣如今傲視全球的「B型肝炎」防治計畫要推出的時候,為了是否讓B型肝炎疫苗全面施打,引起正反意見極大爭議,他力主要讓新生兒接種疫苗,以預防B肝、肝硬化及肝癌的國病繼續居高不下,當時衛生署長許子秋接納了他的建議,放手讓B肝疫苗注射上路,後來證實效果顯著,他也因此獲頒衛生一等獎章,表揚他讓台灣成為全球B肝防治的成功示範經驗!除了疫苗的研究聞明國際,李慶雲也是小兒感染科的專家,他對小兒流行病的疫情掌握非常精準對每年流行性感冒病毒的預測有如神算,經常事後檢驗結果八九不離十,他不僅指導訂定台大的院內感染管控制度,也協助各醫院之間的感控病例討論會,他曾擔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的第三屆理事長,以及終身名譽理事長,對於會務推動諸多貢獻,並且培訓台灣許多年輕的感染科醫師,讓傳染病防治在台灣的醫療領域受到更多的重視和肯定,他曾獲頒第八屆「醫療奉獻獎」的特殊貢獻獎。

李慶雲還有一項特殊的專長,就是他有一雙出名的「神手」,他為病人做理學檢查時雙手的觸診幾乎不輸超音波的機械幫忙佐證,他能摸出病童的腹中腫塊和膿瘍,也每次為病童做檢查時從頭到腳連屁股也不放過,細心看病的「眼到、手到、心到」功夫讓所有跟診的學生都自嘆不如,在小兒醫學界也很有名的黃富源和林奏延醫師就說:「小兒科的疑難雜症如果大家討論還沒有結果就是請教慶雲仙準不會錯!」2021年6月11日,正當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的時刻,李慶雲傳出逝世消息,享年94歲,令台灣醫界哀傷和惋惜不已!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