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信醫院 癌症醫學大師 黃達夫 (1939〜)

黃達夫,1939年出生於台北,其父黃逢平是日治時代東京商科大學畢業,人英俊又學識好,成為辜顯榮家的女婿,輔佐辜家的事業頗有成就。黃達夫自小接受良好家庭教育,讀書成績優異。1957年考入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六年級到醫院見習時,他曾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照顧一位得到日本腦炎的病人,當病人從昏睡中甦醒讓他初次感受到身為醫生的喜悅和成就感,後來他又遇到兩位來自美國的教授分別指導內、外科,兩位師長都強調「由病人身上學習」的概念並有很清晰的邏輯思考和醫學論述,讓他下了前往美國進修的決心。

黃達夫從賓州大學內科住院醫師的訓練開始(1965〜1967),又前往杜克大學血液和腫瘤科接受專科訓練(1967〜1969),一直作到杜克大學的癌症中心臨床主任(1983〜1985),也擔任杜克大學的內科教授(1982),甚至作到美國癌症學會癌症預防診斷及治療委員會的評議委員及主席(1988〜1991),可見其在專業上的傑出表現和成就。留美25年,黃達夫在美國已經是癌症治療的權威,但他對故鄉台灣的醫療還是懷抱著使命感,1990年他從美國返台推動成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完全創新的醫療模式震撼了台灣醫界和社會,他不僅帶回最先端進步的癌症治療方法,更大聲疾呼預防癌症發生,輔以早期診斷和正確治療,可以大大降低台灣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黃達夫回想1976年在杜克大學任職時,他的老師R. Wayne Rundles當時擔任美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提出每周禁菸一天,訂定每週四為禁菸日的運動,這小小呼籲引起極大迴響,美國的禁菸運動奏效,14年後到1990年,美國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降低了三成,這件事對黃達夫促發了返台推展癌症防治的動機。

經過28年的努力,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他帶領的醫療團隊,交出了病患五年存活率75%的亮眼成績,與全台灣醫學中心比較,和信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高出25%,但是他也指出,當美國的直腸癌發生率從1980年至2015年,從62%下降至37%,而台灣的直腸癌發生率卻從12%上升至43%,他認為禁菸和空汙防治是最重要處方,可以讓國人癌症減少三至五成,可是台灣的空污問題卻長久不能改善令人心憂不已!

黃達夫不只是和信醫院的領導者,他也關懷台灣的醫療倫理和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他寫了很多文章也出版不少書籍探討這方面問題,他更出任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及衛生署國家醫療品質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教育論壇召集人、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等重要職務,他付出很大的心力於醫學教育和醫療品質的提升。雖已年逾80,他仍每天充滿使命感為病人和醫界作出最大的奉獻!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圖/擷自https://www.medicaltravel.org.tw/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