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花蓮門諾的護理天使 魏海蓮(1925〜2003)

魏海蓮(Helen Williams),1925年生於當時蘇聯的烏克蘭,由於父母是基督教門諾會教徒,為躲避共產黨的宗教迫害舉家逃往加拿大。她從加拿大加爾特市的護理學校畢業後,決定獻身教會醫療傳道的工作,經門諾會差派於1957年離開故鄉渡海來到台灣,參加門諾會在花蓮的山地醫療團工作,當時從美國來的薄柔纜醫師和外國宣教士正在花蓮山區為原住民從事巡迴醫療和社區保健工作,並設立門諾會醫院,收治貧苦的病患。魏海蓮擔任門諾醫院的護理主任,除了照顧住院病人,也常深入原住民部落到病患家裡探訪,有時跋山涉水往返數小時,甚至遠達花蓮南端玉里、富里來回要十幾個小時,她都不以為苦。1973年她開始推動居家照顧服務,幫出院後的中風病人或需要留置導尿管、鼻胃管的病人做居家護理。由於深入原住民家庭生活,對於原住民的抽菸、酗酒和檳榔造成健康的危害,她總是苦口婆心再三勸告,甚至利用假日動用牧師、村里幹事、公衛人員共同推動戒酒運動,1981年她還成立了台灣第一個戒酒組織(戒酒無名會),在馬遠村成功地運用村民省下的酒錢蓋了一座教會,傳為美談。

魏海蓮自己非常節儉,她很會廢物利用,將破絲襪編成腳踏墊給病人來用,將碎布改縫成棉被,泡棉做成靠墊給臥床病人使用,來減少褥瘡的發生。在門諾醫院服務30多年期間,她不支領醫院薪水,只靠著門諾會支付給她微薄的生活費度日,她自己常使用在外人眼中早就該丟棄的破舊物品,像已經轉不動的電風扇、斷落大半的髮梳、美援麵粉袋縫製而成的床單,她將節省下來的錢都拿去幫助病人或工作人員,暗中資助員工去進修或去照顧貧困的家庭改善生活,在1982年她本來要退休返回加拿大,當時許多花蓮民眾及受過她照顧的病患和員工,為了歡送她捐款要幫她出旅費,後來她又把捐款都給了孤兒院,而且決定繼續留下來服務,一直到1994年已經70歲,身體變差了,才真的退休回去加拿大。

魏海蓮回加拿大後,才與一位基督教友結婚,但不久自己被診斷出得了皮膚癌,而她的丈夫也罹患了肝癌,她抱病仍終日照顧在丈夫的病榻旁,2002年8月她因累倒送醫才發現自己的皮膚癌已轉移至腦部,而她的先生也跟著病逝,雙重打擊下她的病情也急速惡化,雖經腦瘤手術治療仍神智不清,偶而醒來卻是滿口中文,而從台灣去的友人前往探視時,她竟可清楚叫出人名並回憶當年花蓮的往事,可見其惦記著台灣花蓮的一切。2003年1月,魏海蓮蒙主恩召逝世於加拿大!

魏海蓮於1987年曾獲頒「吳尊賢愛心獎」,1994年獲頒「醫療奉獻獎」,2003年門諾醫院紀念她的貢獻設置「海蓮池」,2005年門諾醫院首演紀念她的詩歌。


魏海蓮愛心照顧病童的身影。圖/擷自門諾醫院網站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