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黃媽慶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是功德圓滿。」創立屏風表演班的喜劇泰斗李國修曾經這麼說,而這句話對黃媽慶影響極深,更激勵他立志,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人生。(圖片來源/彰化味授權轉載,下同)

在原木的香氣中,黃媽慶屏氣凝神的在木頭上刻畫著如畫作一般栩栩如生的作品,陽光底下,時重時輕的雕刻聲,以及自木頭上削下的粉屑,如時光與領悟的印記,深深的烙印於黃媽慶的作品之中。

無緣的討海兒 展開木雕之路

臨海的鹿港鎮,北頭漁村裡有許多世代捕魚維生的家庭,黃媽慶的家庭便是其中之一,然而,自幼他的體能不佳,無法負荷討海捕魚的家庭本業,於是,14歲開始便跟隨埔頭街木雕司傅王錦宣拜師學藝,開始學習刻花、神像、神轎雕刻。

少年時代開始接觸木雕的黃媽慶,在雕刻當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透過作品的雕刻,慢慢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同時也承襲了泉州派木雕的細膩風格,早期黃媽慶許多創作皆與傳統信仰器物為中心,如神像、觀音中堂、公媽龕、刻花……等木雕作品。

1995年左右,黃媽慶的創作風格開始有了變化,脫離了寺廟祭拜用品的創作方向,他的木雕風格變得更加多元,如荷花與前來花瓣間玩耍的鳥兒,荷花的花枝被風吹動的動態感、鳥兒張開雙翅,每一根細羽都清晰可見,就連荷花葉上部分的殘缺孔洞,黃媽慶都細膩的琢磨、雕刻出來。

黃媽慶說,人們創作作品,通常都希望「圓滿」,於是像荷花上的孔洞就不會雕刻出來,但那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葉子上的破洞,對他而言,也充滿了美感。這樣「寫實派」的做法,讓黃媽慶的作品獨樹一格,他笑說:「這就是我的品牌!」絲毫不矯揉造作,落落大方的呈現了自然之美。

立體作品也充滿個人風格的韻味。

細看黃媽慶的作品,每一幅都有獨到的眼光,他分享,每一天醒來的第一項功課,就是到外頭散步,黃媽慶的手機裡有許多散步路途中所拍攝下的自然風光,無論取景、角度,都有著他的獨特風格,就連水池中的青苔生長紋路,在黃媽慶的鏡頭下都別有一番韻味。正如他的每一次創作,用不同的視角、構圖,刻畫出他對生命與自然的感悟。

有「緣」相遇 珍惜所有機會

因為長年從事木雕,滿是傷痕與厚繭的雙手。

對黃媽慶而言,「緣」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詞彙,開始累積了一些知名度後,黃媽慶在許多活動場合中遇到不同類型的創作者、藝術家,這些機會對他來說都是很珍貴的緣份,除了增加人脈外,更是增廣見聞的好方法,與不同藝術家意見交流,時而會迸裂出更加精彩的火花。

黃媽慶說:「機會是靠自己創造的,靠自己爭取、勤勞還有拚,都是讓自己拓展眼界的方式。」黃媽慶在鹿港鎮永康路的木雕工作室,門上匾額為前文建會主委陳奇祿書,還有70回顧木雕展匾額是由雙國寶李秉圭所題字,更有許多藝術家致贈的作品,一併都收在木雕工作室中,他在藝壇的好人緣可見一斑,其中「刀下留情」的匾額更是將黃媽慶的創作做了富有深意的概括。

早年學藝的黃媽慶,在一件件作品中打下深厚的基礎/黃媽慶提供。

刀鋒下有著柔軟的情意,既溫柔、亦剛毅,正如黃媽慶待人處事的理念,珍惜每一段緣份,以最真誠的方式待人,他認為,只要尊重與被尊重都是相對的,也會慢慢累積而成,一切都會在剛剛好的時候來到生命中。

「萬事萬物有其因緣,該來的總是會來,順逆皆自然,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黃媽慶如是說。

崇尚自然 觀察細膩

在黃媽慶的作品中,有許多「詩情畫意」,結實累累的瓜果、海邊的魚蝦、四季遞嬗中的花鳥,每個作品幾乎都與描繪自然風光的詩詞相互對應,黃媽慶謙遜的笑道,他沒讀什麼書,不了解文學,就只是把每日所看見的美麗風景描繪下來而已。

黃媽慶早期製作許多民俗器物如公媽龕,展現出細膩的工藝。

純樸的靈魂與充滿奧妙的大自然相互激盪,藉由黃媽慶的手一刀一筆刻下,而作品當中,黃媽慶並非僅用平面表示,木雕作品中有著高低起伏,採用浮雕、陰雕、鏤空雕、圓雕、天雕、一體成形、複合媒才……多元的創作方式,讓作品展現出層次,甚至細膩的做出陰影感,除了創作風格與傳統木雕有所區別外,在作品上使用的技法也別出心裁,造就黃媽慶的獨一無二。

木雕創作雖然是充滿艱辛的路,但黃媽慶樂在其中、甘之如飴,對他來說,展覽除了是榮耀外,更是一種「責任」。他形容,木雕工藝就像是一項公共財產,現在由他來保管,讓這項工藝能夠傳承、推廣出去,是他的使命。創作是黃媽慶思想的投映,以傳統技法加上大自然之美,並保留木紋原始肌理,讓每件作品各具意涵。保留傳統味道加上黃媽慶的個人創意,走出了一條創新的木雕之路。

黃媽慶將創作化為希望工程,期待作品打破時間、空間侷限,傳達這些年來對大地的體認、對生命的感受,以及對於自然萬物的深刻關懷,近年前更是關懷海洋生態,致力於生態保育和溼地污染等議題的創作,希望提醒人們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

傳統木雕作品《魁星踢斗》讓神話活靈活現。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 將技藝傳承下去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是功德圓滿。」創立屏風表演班的喜劇泰斗李國修曾經這麼說,而這句話對黃媽慶影響極深,更激勵他立志,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人生。

轉型木雕創作後,黃媽慶即積極參加全省美展、木雕創作等各種比賽,展現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在各種美展中屢獲大獎,1995年高雄市美展工藝類第一名及省美展的大會獎、1997年臺灣木雕創作比賽第一名及裕隆木雕金質獎、1998年臺灣木雕比賽第二名、1999年獲中興文藝獎章、2002年大韓民國「世界男根雕刻大會」國際邀請賽獎勵獎等,並於2004年獲選臺灣工藝研究所「工藝之家」,2005年獲第一屆「大墩工藝師」頭銜。

即使有著這麼多獎項的殊榮,黃媽慶依然謙虛:「人如果成就越高,就要越柔軟,就跟稻穗一樣。」以黃媽慶的身分地位與作品水準來說,有優渥的生活自不是難事,但他依然過著樸素的生活,「錢夠用就可以了,人活著除了要知足,還要思考如何造福。」他說:「很多東西可能沒有市場,但我們還是去做,那是我們對這塊土地的熱愛,保存一些快要消失的東西,把它記錄而已。有的人會因為展覽賣不出東西就心灰意冷,然後就不做了,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

黃媽慶也曾將為數不少的作品提供義賣以作為社會公益之用,將來更要將作品捐給博物館以供教學研究同時毫不藏私的將自身的技藝開班傳授,近幾年都會在三義木雕博物館開設夏令營,因疫情影響才中斷了一些時日,但能夠作育英才,提攜後進,是讓黃媽慶最開心的事情。

無論是創新,還是傳統的木雕作品,黃媽慶總是不遺餘力的竭力創作,他始終秉持著初衷,並堅持藝術平民化的理念,希望能夠將藝術文化擴展到更廣闊的層面,盼在一步一步的努力之下,能夠將這項珍貴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黃媽慶的作品,細膩到從一粒細微的沙子便能窺見世界的浩瀚,刀下看似一朵平凡的花卉,可以從中發現天堂的美妙。黃媽慶想要傳達的本心如他的為人與生活──簡樸、純粹,只要用心細細感受,即能體會周遭事物以及大自然的美好與幸福。

本文轉載自《彰化味》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在地人帶路 尋找老前鎮的巷子內古早味
引爆無所不在的網路商機 你的手機就是「低軌衛星」連線載體!
思辨練習》別當乖乖牌 學會理性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