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犬千年情 皇帝狩獵好夥伴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來到金狗年,自古以來人和狗的關係就十分密切,並在許多的藝術品中具體表現,早在甘肅玉門的夏代火燒溝遺址所出土的彩繪和雕塑中,便已見狗的蹤影,據文獻,中國從先秦至秦漢時期,人們已大量地飼養狗;到了滿清,獵犬曾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廣受滿族人喜愛,成為內廷寵物,也在不少繪畫作品中可見寵物犬的身影。 至今發現的漢代墓葬中,陶俑和陶製動物極為豐富,其中陶狗十分普遍,且形態各異其趣,如四川資陽縣出土的陶狗,短嘴、卷尾、雙眼凸起,肥壯而短粗;成都天回山東漢崖墓發現的4件陶狗,大狗高74厘米,前腿直立,後腿卷曲而坐於地;3隻小狗身軀肥壯,兩耳高聳,活似現在家中養的狗。另外,漢墓中出土的畫像磚中狗的形象亦十分普遍,已說明人們畜養家狗十分普遍,且以陶狗陪葬的習俗也十分常見。 努爾哈赤尊其為神獸 狗一直是古代繪畫傳世名作中歷久不衰的題材,如唐代閻立本《獒犬職貢圖》里的獒、周昉《簪花仕女圖》的寵物犬、《元世祖出獵圖》里的獵狗,宋代名家李迪則更是以畫狗而出名,其經典作品《獵犬圖》現存於台北故宮,將狗描繪得逼真且活潑可愛,形態生活,刻畫細緻,連毛茸茸的細毛和腳爪都清晰可見。 狗是滿族人狩獵的好夥伴,且相傳努爾哈赤有一次被明軍追殺,跟隨他的大黃狗拚死相救,因救護有功被尊為神獸,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後,宮廷中亦遵循愛犬習俗,在清建國後亦有極高的地位。滿人重騎射,為了配合皇帝行獵,在清宮設有固定的「鷹狗處」,牧人「皆以世家子弟充之」。 古代獵犬畫作逼真 清中期以後,描繪王公貝勒野外射獵的繪畫作品增多,其中不乏一些真實刻畫滿蒙貴族帶著獵犬射獵的場面,北京故宮所藏清人綿億創作的《獵騎圖冊》便描繪了清貴族驅獵犬射獵之事,場景生動逼真;當時一些服務於內廷的西洋傳教士畫家,奉旨創作出一批宮廷名犬畫作,成為清宮繪畫中較為獨特的畫種,最為著名的有台北故宮所藏,朗世寧的《十駿犬圖》,收於瀋陽故宮的朗世寧畫作《竹蔭西狑圖》,北京故宮所藏艾啟蒙的《十駿犬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