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升級 從金湯匙到不鏽鋼-張嘉澍

小時候,爺爺熱衷政治,我雖是小學生,仍跟著拿起糨糊桶、競選海報,在大街小巷的路燈、石柱上暗夜張貼,也坐上宣傳車,拿著麥克風,用童稚的閩南語廣播:「拜託!拜託!各位親愛的父老兄弟姊妹,市長候選人某某號,懇請您投下神聖的一票!」

懵懂無知的年紀,雖知道這是爺爺決勝負的選戰,卻不懂得大人對落選的哀愁;而原本優渥的家庭生活,在爺爺多次競選市長失利、耗盡家產後,一家人淪落到四處租屋的苦日子,債主屢次上門討錢。

母親是小學老師,要求我們成績名列前茅,美術、鋼琴、書法、演講各種才藝也樣樣不少;國中時,我一直是同年級前三名,在老師眼中是好學生,可以不用參加早自習,因此應徵了送早報的工作,幫家裏減輕負擔,但也相對苦了母親,必須早起替我準備早餐。

原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後來淪為「鐵湯匙」人生,一般小孩的玩具、零用錢,是我們的奢侈品,總是羨慕別的孩子過得比較好。然而如今回想自幼在母親薰陶下,養成無法取代的內在氣息,不禁感謝母親當時嚴厲的培育。

看似平庸卻又不凡的經歷,塑造日後穩健的臺風及無礙的口才,幼時拜票的彎腰哲學,練就商場中必備的柔軟身段,可說從「鐵湯匙」人生升級到「不鏽鋼」人生。

我退伍後,找到一份與金融投資相關的工作,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招募資金,投資國際金融商品,每天上班西裝筆挺,收入對社會新鮮人來說相當優渥,是份「外在價格」不錯的工作。

當時投入只考慮到這個工作可以得到什麼(What),卻沒去想為什麼(Why)要從事這個工作,或是為什麼喜歡它?

直到公司因為當時金融法規不完善,遊走灰色地帶而結束經營,我才發現,工作如果少了它對人生所賦予的意義與價值,就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感,因此只要一點風吹草動,便無法長久走下去。

幾經思慮後,決定從零出發、從頭學習。

我進入一家在臺灣舉足輕重的電腦公司擔任維護工程師,薪資不到前工作二分之一,而真正痛苦的是,在校學電機,不曾有過個人電腦,一切都是進入公司才開始學。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的電腦還是黑白螢幕,沒滑鼠也沒網路,為了學會技能,除不恥下問、虛心求教外,親手撰寫電腦維修的武功祕笈,更是訣竅!每當公司高手親自傳藝時,總凝神傾聽他的電腦論述,再專心觀察他的維修技術,傾力吸收,寫成筆記。

靠著這本祕笈,之後客戶叫修電腦,能夠手到病除,贏得信賴;還紅到調查局、紐約銀行等大客戶,指名前往服務與教學。

一般來說,懂技術的工程師,不一定擅長表達,而能言善道的業務員,也不一定了解技術層面;而我從小在母親的訓練下,參加多次演講比賽,上臺的恐懼比別人少了一點,加上累積的電腦實力,讓我從維護工程師轉戰電腦講師。

在電腦補教業多年後,出版社邀約出版電腦書,在排滿課程之餘,每天抽出一小時寫稿,長達半年才完成第一本電腦應用軟體專書;當時的個人電腦,也才開始有了滑鼠。

日本人氣餐飲創辦人橫山貴子曾說:「逃跑,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為了更接近理想生活的必要過程。」從事資訊教育九年後,我發現自己在電腦教學領域上已達瓶頸,不如利用專長轉換跑道,再學習與成長。

正在猶豫是否創業時,感謝一位曾為學員的企業主激勵我轉換戰場,成立科技公司,為企業做資訊教育訓練與電腦診斷,利用專業直接服務客戶。

2002 年,我選擇到對岸投資,提供客戶全方位的資訊整合服務。臺商客戶遍布上海、昆山、蘇州,路途遙遠,有時一天只能拜訪一家。交通靠的是火車與客運,出了車站,西裝皮鞋蒙上一層厚厚黃土,彷彿回到復古年代,不禁自問,放著百萬年薪的講師不做,選擇到內地,所為何來?

當時與臺商之間的生意往來,決定了能否在中國大陸持續經營。靠著人脈,也屢屢接獲訂單。一位臺商朋友介紹了一樁生意,買家向我購買一批價值四十多萬人民幣的電腦,因為對方也是臺灣人,所以就沒拿訂金,案子完工之後,對方卻沒付款項。

原以為在人生地不熟的對岸,同是來自臺灣的同胞,就算沒有鄉親,也有土親;怎知人算不如天算,被臺灣人倒帳,不但賺不到薄利,還把成本賠進去。在五光十色的上海、冷酷無情的商場,上了寶貴的一課,只是這門課的學費繳貴了。

2003 年出現SARS疫情,許多臺商進出大陸回臺後,被居家隔離,因此影響了臺商的兩岸商機,既然沒生意,我思考要投資什麼?

要投資就得找大師學習,投資界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說:「我的工作是閱讀。」可見讀書對其影響之重。

本身學電機,從事電腦教學與服務,卻在商場打滾,如果不懂國際間各種商業模式,格局小且風險高,列出所有投資選項後,決定投資自己--念EMBA(高階經理人碩士)。

憑藉十多年工作經歷,申請到美國排名前五十的國立大學--愛荷華大學Tippie商學院,每週末去香港上課。

同學來自海內外,美、印、韓、港、臺及大陸等,平均年齡 32 歲,當時我卻已近不惑之年;但為期兩年的臺港往返,讓我熟悉香港的人情風貌,同時建立國際人脈。

這項投資可以把學術理論與商務結合,把商界經驗轉成課業上的研究報告,更重要的是,實現年輕時到海外求學的夢想。

自認顏值不斐的我,頂著電腦講師的光環,眉清目秀配上時尚的穿著,從皮包、鞋子、手錶、領帶到皮帶,都需考究搭配西裝與襯衫材質等,「雅痞老師」的封號不脛而走。

在商場走了一圈,歷經人間的虛榮與名利,每當夜深人靜,不禁捫心自問,兒時背誦「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自己,如今何在?

2008 年 3 月 29 日,好同學柳宗言來電邀約:「有一個去花蓮的套票行程名額,只要攜帶衣服,食住行全包,如果不去就浪費了。」

心想真不愧是好哥們!到了花蓮時,因天色尚早,所以先到花蓮靜思堂聆聽師兄的導覽,又在書軒巧遇靜思精舍師父,受邀隔日到精舍參加早會。

當晚入住花蓮五星級的飯店,卻得在隔日四點多起床去靜思精舍,心中嘀咕觀光行程從原本的太魯閣、七星潭瞬間更改為精進行程,更浪費了飯店溫暖的床被與精緻的早餐。

早會結束後,在宗言鼓勵下,抽取一張《靜思語》,翻開後心中狂顫!上面寫著:「看別人不順眼,其實是自己修養不夠。」

從小被母親要求凡事盡善盡美,因此當遇到別人表現不佳,總認為是對方不夠認真、用心,內心不認同的態度形於色。這張籤文,如當頭棒喝般指出我多年來的傲慢心態。

好同學宗言與妻子林蔚綺,都是留美碩士、任職企業的高階主管,毅然放下令人羨慕的職位,到慈濟志業體任職付出;其瞬間改變人生的目標與方向,令我靜心思考,是否該停止汲汲營營於世間的榮祿享受?

幾經思量與天人交戰後,心想做個「給」的人比做個「受」的人更有「值」,決定把握機會,走一條深具意義,與眾不同的路。

成為慈濟志工後,除了貢獻資訊專業,也加入慈濟大學「慈懿業師」團隊;「慈懿業師」集結各行各業菁英的人生結晶,讓青澀徬徨的大學生,及早了解職場的未來脈動與殘酷現實,並藉由業師經驗孕育能量,激發創力,拉近實現夢想的距離。

一次與慈濟大學學生分享「賈伯斯的祕密」,藉由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之一賈伯斯的傳奇一生,近距離與學生共同激盪一段美好時光。

蘋果的新品發表會,總是吸引全世界的注目,除了產品本身,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賈伯斯精采的簡報。他不是天生演說家,幾十分鐘的演講,他每天數小時、數週反覆演練,並錄下練習時的影片來觀看、檢討、再練習,這是賈伯斯尋求進步的方式,以及把事情做到完美的態度。

結束在慈懿咖啡館分享的這堂課後,看見同學們的眼神,炯炯發光,洋溢重新出發的笑容。希望年輕學子能從別人故事中,去蕪存菁,再加以發揚光大。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複製的力量很大!但「做事情」還有分「對」與「錯」。每次問課堂上的學員,在「Do the right things!」、「Do the things right!」中選一個,總讓學員猶豫。其實答案是「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把對的事做對!

一次有機會在大學主持一場會議,與會來賓將近八百位,會中我借用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曾分享的主題當串場:「在大學學做大人,在小學就要學做小人」,正當臺下的來賓啼笑皆非之時,我話鋒一轉:「在大學就是要學做『大愛無私』的人,在小學就要學做『縮小自己』的人。」贏得滿堂喝采。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與人生故事,不管有多大的成就,都經歷社會新鮮人的初階,才能晉升到資深前輩的高階。

時下年輕人求知欲、抗壓性較不足,受挫時,先埋怨別人聲色態度不佳,而非先反省自己能力不足;歷經人生淬鍊的長者,又常倚老賣老地教訓晚輩,欠缺親和力難以相處。

有位老師告訴我:「當你是社會新鮮人時,千萬不要讓人看不起;當你成為資深前輩時,千萬不要讓人討厭。」這觀念適用於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也是賈伯斯 2005 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送給畢業生的勉勵:「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摘自/慈濟月刊第614期、撰文/張嘉澍】

【本文為「大愛行」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