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海的協奏曲 東女跨域教師社群扎根海洋教育

臺東女中各領域教師共組「人與海的協奏曲」社群,發展跨領域專題課程,從課堂到戶外,與學生攜手構築對海洋的理解與關懷。
臺東女中各領域教師共組「人與海的協奏曲」社群,發展跨領域專題課程,從課堂到戶外,與學生攜手構築對海洋的理解與關懷。

臺東縣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海洋資源豐沛、美景壯麗,卻是臺東人最熟悉也陌生的日常,國立臺東女中各領域教師共組「人與海的協奏曲」社群,發展跨領域專題課程,從課堂到戶外,師生攜手構築對海洋的理解與關懷,榮獲教育部112學年度海洋教育創新教學優質團隊高中組優等。

 

「人與海的協奏曲」社群於106學年度正式成立,首先發展為期18週的多元選修課程,後因108課綱上路,自110學年度起,逐步落實為高二社會組跨領域專題課程,透過風帆體驗、淨灘減塑、海洋文學、富山護魚區踏查及海洋永續飲食觀等5大單元,勾勒海洋的今昔變遷、產業結構及社會議題。

 

「現代帆船逆風航行時速度較順風快,若求穩,會降低速度,求快,則需承擔風險。」風帆體驗由歷史科戴妤珊、國文科邱薳令老師指導,課程中除了實際組裝船隻、到活水湖操作帆船,培養學生親水、愛海,也在體驗後引導學生省思生命課題。

 

海濱公園是臺東市觀光熱點,觀光遊憩活動以及出海口的大排溝,使海灘常有人為垃圾及生活廢水汙染痕跡,淨灘減塑課程由國文科林美娟、蔡舜宇老師指導,林美娟老師說,課程與臺東縣環境教育中心合作,讓學生直視海廢問題,成為關心海洋的起點,並從生活中實踐減塑,做為愛海的第一步。

 

海洋文學由國文科高懷恩老師指導,帶學生認識海洋各項文學分類、藝文相關資訊;富山護魚區踏查由國文科蔣曼蓉、公民科李元碩老師指導,除認識當地漁業文化、歷史及潮間帶生態,也反思「美麗灣」爭議;海洋永續飲食觀由生物科李心如老師指導,了解水產品的生物特性,以及漁業活動對生態的影響。

 

課程實施邁入第3年,以臺東海岸為起點,帶著學生瞭解臺東周遭海岸環境,並培養對海洋的關心與熱情,社群召集人林美娟老師說,所有參與老師願意在課前、課中付出時間與心力,尤其疫情期間許多課程必須重新調整,老師們始終情義相挺,一起為課程努力,十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