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淨零碳排?臺灣怎麼實現?國際作法一次看

時光如梭,2023 年邁向尾聲,您我與 2050 年淨零大限的時間又將少了一年。目前全球超過 140 個國家和地區宣布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臺灣如何在這場淨零賽局中不落人後?隨著 2024 年臺灣總統大選將至,如何建設一個低碳社會、加速實現淨零碳排,成了各總統候選人必須正視和應對的重要課題。

什麼是淨零碳排?實現的關鍵是什麼?

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指的是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和人為移除的量相抵銷後,使其結果為零。也就是說,淨零不代表完全不排放,而是以極大程度減少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透過再生能源發展、能源轉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方式抵銷碳排,難以抵銷的部份,就以負碳技術負碳技術(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NET)是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的科技和方法,這些技術被稱為「負碳」。負碳技術包括:
.碳捕捉與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捕捉工業過程或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然後將其儲存在地下岩層或其他安全地點,以防止其進入大氣。
.森林和土地碳儲存:透過植樹或森林保護計畫,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土地碳儲存也包括改善土壤碳儲存能力。
.生物質能源與碳捕捉(BECCS):使用生物質能源(如木材或作物殘渣)來發電,同時捕捉和儲存排放的二氧化碳。
.海洋碳儲存:利用生態系統(如海藻和珊瑚礁)來吸收和儲存大氣中的碳。
.改變農業實踐:改善農業方法,以提高土地碳儲存能力,同時減少排放。
、自然碳匯等方式抵銷排放。(延伸閱讀:
碳中和是什麼?跟淨零排放有什麼不一樣?臺灣要如何做到淨零排放?

淨零碳排
淨零碳排

淨零碳排的核心目標,就是阻止地球持續升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呼籲,全球如果要將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必須在 2030 年減排至少 43%、在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國際能源總署 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則建議,如果要在 2050 年前實現淨零,2030 年全球必須有超過 60% 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相較於歐盟、澳洲、德國、法國等地設定 2030 年 40% 至 82% 電力來源轉為再生能源的目標,臺灣進展相對緩慢(見下圖)。截至 2022 年,再生能源僅占臺灣發電結構的 8.27%,面對國際積極的再生能源發展,顯示臺灣在推動能源轉型方面仍有許多改善空間。

臺灣與各國中短期淨零情境
臺灣與各國中短期淨零情境

時間不多了,您我需要更積極的淨零碳排政策

全球暖化已經升級到全球沸騰,臺灣的氣候危機更是迫在眉睫。近 30 年來,臺灣平均溫度每 10 年上升攝氏 0.29 度,較全球溫度上升幅度 0.21 度顯著;臺灣周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更是全球平均的 2 倍,以每年 3.4 公釐的速度持續上升。綠色和平的研究也發現,更極端的高溫、強降雨與海平面上升正在衝擊臺灣多元且獨特的文化資產改變臺灣未來的文化地景。(延伸閱讀:氣候危機在臺灣:鹿港老街年年「做大水」,排水整治趕不上氣候變遷

2023 年民調顯示,有 82.5% 臺灣民眾認為地球確實進入了氣候緊急狀態,且 67.2% 認為氣候變遷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另外,高達 88% 的民眾認為,氣候政策影響他們的投票意向,86% 的人支持臺灣往淨零排放發展。因此,總統候選人不能違背民意,必須制定更積極、更全面的氣候政策推動淨零與能源轉型。

2023年4月強降雨過後,鹿港老街再度成為水鄉澤國。圖中魏秀娟站立之處,水深及膝。
2023年4月強降雨過後,鹿港老街再度成為水鄉澤國。圖中魏秀娟站立之處,水深及膝。

臺灣淨零政策緩步如蝸牛,憂衝擊國際競爭力

回顧目前局勢,儘管臺灣政府於 2023 年初承諾 2050 淨零碳排並納入法規,然而,政府的年度減排目標卻連年未能達標,而 2030 年的減排目標也僅設定約 25%,遠低於國際專家建議的 43%。雖然民眾對淨零碳排政策寄予厚望,但目前 3 名政黨提名總統候選人以及連署中的獨立參選人郭台銘皆未提出重要的 2030 年中期減排目標,而各候選人所提出的再生能源目標均未達到國際標準。這一切顯示,臺灣的淨零政策推進步伐如蝸牛般緩慢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候選人消極的再生能源政策,如同總統府前的巨型蝸牛,在國際淨零賽道上緩慢前行,離終點Net-Zero(淨零排放)遙遙無期。然而這顯示,候選人忽略選民對氣候政策抱有高度期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候選人消極的再生能源政策,如同總統府前的巨型蝸牛,在國際淨零賽道上緩慢前行,離終點Net-Zero(淨零排放)遙遙無期。然而這顯示,候選人忽略選民對氣候政策抱有高度期待。」

根據當前國際發展趨勢,美國和歐盟最快將在 2024 年實施碳關稅,各大投資基金正在逐步加強對 ESG 的審查,而且國際大型半導體產業也積極設立 RE100(再生能源100%)的目標。反觀仰賴半導體出口產業的臺灣,再生能源發展進程卻持續低迷,拖累實現 2050 淨零的願景。(延伸閱讀:氣候倡議里程碑!台積電加速能源轉型,宣布RE100時程提前10年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張皪心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是國際淨零競賽中的勝負關鍵,若是不提出更積極政策,除違背民意,更是無法滿足企業需求,讓臺灣企業在綠色供應鏈中失去競爭力,影響整體經濟發展。」

借助國際經驗,使淨零政策遍地開花

為了實現淨零、加強國際競爭力,加速能源轉型是當務之急,關鍵是:臺灣政府應該如何實現?綠色和平在氣候政策建議書《守住升溫 1.5 度 C:氣候領袖政策藍圖》中,提供國際淨零案例並整理出三大解方:

1. 打造臺灣多元綠能

臺灣擁有豐沛的天然資源,除了現有的風能、太陽能之外,加速發展地熱、海洋能、小水力等多元發電技術,並將其商業化,配合儲能建置以及智慧電網,可以減少火力發電。

國際間的成功案例如印尼政府在 2003 年頒布了地熱法(Geothermal Law),隨後於 2005 年推出了地熱發電路徑圖(Geothermal Roadmap),為印尼的地熱開發建立健全的法律環境,成功吸引了眾多地熱開發商,他們紛紛投入資金和技術,使印尼的地熱發電產業蓬勃發展。目前,印尼的地熱發電容量已經超過 2GW,躍升全球第二大地熱發電國,如此龐大的發電量可供給臺灣 240 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又以新加坡為例,2015 年,蘋果公司與新加坡綠電開發商星生能源 Sunseap 合作,在超過 800 間公共住宅以及蘋果自身的建物屋頂上建置綠電,裝置容量共達 50MW。蘋果使用其中的 32MW,其餘回饋社區使用。臺灣政府可以參考這個案例,將公共住宅的屋頂釋出讓企業建置屋頂光電設備。(延伸閱讀:救救台積電綠電荒,社區屋頂成解方! 綠色和平號召全臺里長募集屋頂援助台積電根留臺灣

政府應透過補助、獎勵及媒合等方式,協助企業從綠電消費者轉型產銷者,投入綠電「自發自用」。在目前臺灣再生能源建置量不足的困境中,企業綠電「自發自用」是相對快速可以取得綠電、邁向RE100的方式。
政府應透過補助、獎勵及媒合等方式,協助企業從綠電消費者轉型產銷者,投入綠電「自發自用」。在目前臺灣再生能源建置量不足的困境中,企業綠電「自發自用」是相對快速可以取得綠電、邁向RE100的方式。

2. 提升淨零軟實力

淨零目標是為期數十年的轉型工作,然而目前政府對綠色就業的定義、範疇以及如何推動仍缺乏因應對策,未來的氣候領袖須要系統性地培育綠色人才、提供訓練與工作機會,才能提前為未來布局。

例如,德國計劃在 2030 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至 80%。為了解決風力和太陽能產業 21.6 萬人的人才缺口,德國推出綠色職業培訓計畫,結合職業學校教育、學徒制度和資格證書考試也將在就職後為新員工提供輔導和專業發展支持。(延伸閱讀:臺灣淨零人才「慌」 近7成青年憂技能不足 綠色和平籲總統候選人將青年綠領培訓就業納入淨零政策

3. 保護自然碳匯

森林、土壤、海洋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儲碳庫,尤其地表上最大的碳匯——藍碳,是達成淨零不可或缺的自然解方。(延伸閱讀:什麼是「藍碳」?為什麼藍碳很重要?3個您必須關注的吸碳高手

印度洋的賽席爾,考察薩耶.迪.馬尼亞沙洲(Saya de Malha Bank),是全球最大的海草草場,也是海洋中最大的碳匯之一。
印度洋的賽席爾,考察薩耶.迪.馬尼亞沙洲(Saya de Malha Bank),是全球最大的海草草場,也是海洋中最大的碳匯之一。

帛琉將其經濟海域的 80% 面積(約 47 萬平方公里) 設為禁漁區,僅允許國內的漁民和小型漁業者進入,並設有出口限制。這樣的保護措施不僅為帛琉維持海洋生態,更帶來了高額的觀光收益,遠超過捕撈魚類所衍生的經濟效益。以鯊魚為例,鯊魚潛水帶來了約 190 萬美元的觀光收益,而如果捕撈和販賣鯊魚,僅獲得不到 2 百美元的收益。

同樣四面環海的臺灣,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發展。因此,臺灣迫切需要通過實施《海洋保育法》,劃定更廣泛的海洋保護區域,並合理限制各種人為活動,加強保護潛在的藍碳區域。(延伸閱讀:《海洋保育法》是什麼?《海保法》5大重點,力促三讀通過、海洋永續!

以永續發展為前題,全面規劃氣候政策,推動淨零碳排目標,將為臺灣帶來三大正面效益:

1. 提升能源安全:有助提升臺灣的能源自主性,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降低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對臺灣的影響。
2. 增進產業國際競爭力:為產業提供穩定的綠色電力,協助企業實現國際綠色倡議(如 RE100)、提高臺灣企業的 ESG 表現,並且促進臺灣綠色產業鏈的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3. 共創民眾永續新生活:有助提高整體環境的舒適度、改善空氣品質,並增進交通安全。政府透過多元管道的溝通,可以更好地引導民眾在「使用行為」和「生活型態」上實現更永續的改變。

邀請您,一同監督總統候選人的氣候政策

面對即將到來的 2024 年臺灣總統大選,您我選出的新一任領袖將對未來 4 年,甚至更長遠的前景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綠色和平致力呼籲所有總統候選人成為氣候領袖,提高 2030 年減排目標至 40%,同時推動 2030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40% 的目標。

我們會繼續向您報告與更新各候選人的氣候政策與說明,邀請您一同關注候選人的政策,並關注 10 月 21 日臺灣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氣候辯論會,尋找臺灣下一位真正的「氣候領袖」。

延伸閱讀:

The post 什麼是淨零碳排?臺灣怎麼實現?國際作法一次看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