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米酵菌酸」?怎麼避免中毒?3大QA一次看懂

【施養正/綜合報導】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事件,至今已造成2人死亡,詳細事發原因仍待調查,日前有專家認為,毒素「米酵菌酸」是元兇的可能性很大。但真的加熱之後也沒用嗎?為何會導致中毒?《壹蘋新聞網》為您整理有關米酵菌酸的常見問題,帶您初步了解。

Q:米酵菌酸是什麼?

A:米酵菌酸是一種愛吃油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該細菌出自「唐菖蒲伯克氏菌」,舊稱為「椰毒假單胞菌」,容易產生在22°C -30°C、pH 6.5-8、食鹽濃度<1.5%且含20-50%特定脂肪酸的食物 。

而米酵菌酸會抑制、殺死原先用於發酵的麴菌,使得產品污染、腐敗,它喜歡在椰子上生長,主要是因為喜歡特定的脂肪酸,此外,玉米中的油酸也是它的喜好之一。

Q:為何米酵菌酸會使人中毒?食物煮熟也沒用嗎?

A:米酵菌酸是一種耐高溫的物質,即使在121°C滅菌條件下度過1小時,都還能保有毒性,所以一般米、麵食煮熟根本無法傷害它。它是一種抗生素,可以跟其他細菌或黴菌搶地盤,人類若食用到則會進入粒線體中,使酵素無法正常作用,導致細胞死亡,並讓人體引發噁心、嘔吐、腹痛、腹脹或全身不適,嚴重可能昏迷、死亡。

Q:該如何避免米酵菌酸??

A:「遵守六大原則,預防食品中毒」

1.挑選新鮮、無腐敗的食材,並在適當環境保存(如低溫冷藏、冷凍保存),避免高濕高熱。

2.烹煮前雙手與食材須經過清水清潔,烹煮時要高溫熟透,並避免食用不新鮮、未經專業處理的生食。

3.烹調時不要生、熟食混煮,或烹飪用具交叉污染。

4.烹調後的食物建議一餐吃完,或以保鮮膜、密封蓋封好直接放冰箱以4°C冷藏,或是置於65°C-70°C以上的保溫箱,即便是溫熱的食物,也不要在常溫下待太久。

5.剩食應避免多次反覆加熱、冷卻,建議每次拿足量來回溫,其他仍以冷藏保存,1、2天後沒吃完就丟棄,長期存放既沒營養又傷身體。

6.避免隨意自行進行食品發酵,很多中毒因素是由於自己不正確的操作所導致,並應避免製作「原料沒殺菌、中性下、常溫、無添加抑制劑」的發酵食品。若要實作可選擇常見的優格,其原料是殺菌鮮奶、加上優勢菌種,產品為酸性,均能避免壞菌生長。

【看原文連結】

更多壹蘋新聞網報導
拍下地震前12小時天空「怪美的」 網預言「有921味道」竟成真!5萬人朝聖
壹蘋10點強打|70萬人搶票秒殺!IU從I的磨難到U的璀燦 演歌雙棲卻出道落選逾20次
開箱埔里最夯親子飯店 百坪兒童遊戲區、星光泳池玩到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