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你還不知道這些近代地標建築!快來惡補一下
漫長的疫情期間,面對許多國家或城市實施對外封閉政策,是否覺得和世界的距離有些遙遠?如果你對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印象,還停留在科科瓦多山頂的救世基督像,或是一提到紐約,只想到自由女神像或布魯克林大橋,再不然就是倫敦的泰晤士河畔,腦海裡只浮現倫敦塔橋或國會大廈和大鵬鐘,那麼是時候更新一下大腦裡的資訊囉,如果還不知道下面這些新一代地標,可就走得太後面了喔~~
*巴西里約熱內盧・尼泰羅伊當代美術館
坐落巴西東南部、橫跨瓜納巴拉灣(Guanabana Bay)的尼泰羅伊,面對里約熱內盧市,同時也是這座巴西第二大城的都會區。身為巴西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名稱原意為「隱藏的水」的它,1996年時落成了一處引人注目的地標——尼泰羅伊現代美術館(Museu de Arte Contemporânea de Niterói)。
彷彿一架降落在懸崖上的飛碟,俯看著下方的沙灘,這個碟形現代主義建築,出自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設計師之一的巴西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之手。
在奧斯卡・尼邁耶的同名影片中,可以看見他乘坐不明飛行物體,飛越過里約熱內盧的上空,接著在這處地點上降落,暗示著這裡就是尼泰羅伊現代美術館的起點!
高16公尺、圓頂直徑長50公尺,尼泰羅伊當代美術館將自己獨特的身影,投射在Boa Viagem海灘,以及環繞下方圓柱狀基座的反射池中,尼邁耶形容這座水池就「像朵花」。
沿著寬闊、曲折的入口坡道通往展覽廳。這棟三層建築裡展示著全世界上最大的當代藝術收藏之一,超過1,200件的藏品來自巴西私人收藏家João Sattamini!
此外,觀景廊中還能將瓜納巴拉灣、里約熱內盧和糖麵包山盡收眼底,可說是間「顏值」與「內涵」都吸睛的美術館呢~~
*巴西巴西利亞・巴西利亞主教座堂
早在里約熱內盧出現尼泰羅伊當代美術館以前,巴西利亞就已經「收藏」了當代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的作品,完工於1970年的巴西利亞主教座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Brasília),以混凝土打造出婀娜的優雅曲線。
以16根各自重達90噸的混凝土柱,組成外觀猶如著束腰澎裙般的雙曲面結構,也像一頂線條現代俐落的白色帳篷,這些柱子象徵伸向天堂的手⋯⋯不過身為巴西首都的天主教大教堂,巴西利亞主教座堂似乎尺寸有些迷你,那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地面上部分,只是它的屋頂而已,大部分的結構其實都位於地下!
前方開闊的廣場上,聳立著四尊高達3公尺的青銅雕像,他們分別是約翰、彼得、馬可和保羅四使徒,1968年時由但丁・克洛斯(Dante Croce)設計。
令人眼睛一亮的還有鐘樓,完全顛覆你對教堂鐘樓的印象。因為雖然稱為「樓」,形狀卻更像一把20公尺高的大叉子,上方放置著四座巴西西班牙居民捐贈的大鐘。
教堂四周還環繞著一座12公尺寬、40公分深的倒映池,有助於降低炙熱天候下的高溫。遊客必須藉由地下通道進入教堂,因此當他們進入教堂前,先會經過這座水池下方。
昏暗的隧道通往玻璃屋頂打造的明亮空間,大教堂的外層屋頂由16塊底部寬10公尺、長30公尺的玻璃纖維組成,穿插於混凝土柱之間。下方是瑪麗安・珮勒蒂(Marianne Peretti)創作於1990年的彩繪玻璃,面積廣達2,000平方公尺,由綠、藍、白、棕色構成。
三尊天使雕像從「天」而降,他們以鋼絲垂吊於大教堂中殿上方,光是這些鋼絲就長2.22~4.25公尺、重100~300公斤。雕像由阿爾弗雷多・切斯基亞蒂(Alfredo Ceschiatti)和但丁・克洛斯攜手創作於1970年。
祭壇是教宗保祿六世的捐贈,值得一提的還有,巴西利亞主教座堂裡有著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中的《聖殤》複製品,它是這件米開朗基羅的傑作存在500年後出現的首件副本,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授權、梵蒂岡博物館製作於1989年。
只能說這間教堂真是裡裡外外都充滿話題!
*美國聖路易斯・聖路易斯拱門
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東居民朝美西地區遷移,進行大規模的開發運動,在歷史上稱為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在此同時,美國政府也積極向密西西比河以西擴張,利用各種手段從法國、西班牙、英國等手中取得大片國土,其中發生於1804~1806年間的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就是美國國內首次橫跨大陸、抵達太平洋沿岸的考察活動,由傑弗遜總統所發起⋯⋯
1933年時,民間領袖盧瑟・史密斯(Luther Ely Smith)提議在中西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市,建立一座紀念碑式建築,以紀念這趟在美國歷史上留下劃時代意義的遠征,地點就選在密西西比西岸河畔,也就是當初路易斯與克拉克出發的地方。
當時,這裡正因為水運衰落而逐漸荒廢,史密斯希望藉由聖路易斯拱門(Gateway Arch)的創立,能夠重新帶動當地的經濟。這項提議獲得市長的賞識,於是這座被暱稱為「通往美國西部的大門」因此誕生!
高192公尺,拱門猶如一條拋物線,劃破聖路易斯市的天際線。芬蘭建築師埃羅・薩里寧(Eero Saarinen)1947年設計了它,雖然無緣親眼見識它1965年竣工的模樣就先過世,它卻依舊成為這位13歲時舉家移民美國的建築師的一大成就。
既是全世界最高的拱形建築,也是西半球最高的紀念碑式建築,聖路易斯拱門空心的內部,可以搭乘獨特的電車系統,抵達位於頂部的觀景台,將聖路易拱門國家公園四周的景觀盡收眼底~~
*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
2001年時,發生了一件舉世震驚的恐怖攻擊——911事件,當時恐怖份子劫持了4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造成無數人員傷亡,同時也讓1974年啟用後旋即成為紐約地標之一的南、北雙塔結構嚴重損毀⋯⋯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One World Trade Center,簡稱1 WTC)就是這場歷史災難後重建的建築之一。
取代昔日倒塌的雙子星大樓,落成於2014年的它,由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總共擁有99層(地上94層、地下5層),既是美國第一高樓,也是全世界排名第六的高樓,為紐約天際線重新畫上驚嘆號!
明明完工時間比台北101和杜拜的哈里發塔都還要晚,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卻沒有想要與這些摩天大樓展開一場高度競逐,原因在於它的每個數字背後都隱含獨特意義:1,776英尺(541.3公尺)的建築高度,象徵美國獨立宣言通過的年份,1,368英尺(417公尺)的屋頂高度和1,362英尺(415公尺)高的觀景台,則分別象徵原來北塔和南塔的屋頂⋯⋯這棟建築本身就是美國獨立、自由的代表。
採用簡單且對稱的結構,塔身交錯著三角切面,再加上塔底和塔頂有著45度的偏差,讓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從不同角度觀賞,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有時像長方形,有時又像方尖碑。此外超透明的玻璃幕牆,讓它白天投射出藍天白雲,入夜後則透出點點燈光,這棟高樓為紐約增添了多變的視覺效果~~
*印度新德里・蓮花寺
彷彿一朵出現在池塘上含苞待放的蓮花,位於印度新德里巴哈普村(Bahapur)的蓮花寺(Lotus Temple),祝聖於1986年。曾拿下多項國際建築獎,並多次獲得國際媒體報導,開放首日就已吸引1萬多人參觀,甚至在2014年時就已接待了超過1億名遊客,成為比泰姬瑪哈陵更具人氣、印度最多人參觀的建築!
蓮花寺其實是巴哈伊信仰中用來禮拜的宗教場所,正式名稱為靈曦堂(Mashriqu'l-Adhkár)。該信仰由出生伊朗的巴哈歐拉(Bahá'u'lláh)創立於1863年,之後在中東地區開始傳播。「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是它的基本教義,包括摩西、釋迦摩尼、耶穌基督和默罕默德等,都是萬物創造者——唯一且不滅的神派來的聖使,目前全世界共有500萬~700萬名信徒,和10座靈曦堂。
伊朗籍建築師Fariborz Sahba以蓮花為靈感,27「片」獨立的大理石花瓣,每3個一組成簇排列,形成9個側面,勾勒出這棟建築的外觀,九邊環型結構是巴哈伊經典中規定的特定建築元素。
9道大門通往挑高將近35公尺、最多可容納2,500人的大廳。
禮拜堂則以希臘彭特利庫斯山(Mount Pentelicus)的大理石打造而成,雅典衛城裡的帕德嫩神廟,就是採用這種建材。堂內沒有展示任何雕像或圖像,也不設置祭壇或講壇,這是一處向所有人開放的禮拜場所,無論你信仰的是什麼宗教。
*英國倫敦・碎片大廈
緊鄰泰晤士河的南華克(Southwark),是倫敦最古老的地區之一。2002年落成後引發眾多議論的大倫敦市政廳,就是位在這裏,外觀曾被描述為黑武士頭盔、削歪雞蛋、洋蔥⋯⋯然而這個扭曲球體狀建築,自從2013年出現碎片大樓(The Shard),無論是吸睛度或熱議度,全都拱手讓給了這位後起之秀。
高度將近310公尺,碎片大廈是英國最高且歐洲第二高的建築。這棟72層樓的摩天大樓,出自知名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之手,他曾經設計巴黎龐畢度中心、紐約時報大廈等知名建築。
以該地點旁的鐵路線、18世紀威尼斯畫家Canaletto筆下的倫敦尖塔,以及帆船的桅杆為靈感,皮亞諾將它勾勒成一座金字塔般的雕塑。在他眼中,碎片大廈纖細的尖塔造型,能讓人回想起這座古城的教堂尖塔⋯⋯
沒想到卻被英格蘭遺產委員會(English Heritage)批評為:一片穿透擁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倫敦中心的玻璃碎片,這也是它被命名為「碎片」的原因。
不過片大廈一落成,就在該年度完工、高度超過100公尺的摩天大樓中脫穎而出,獲得「安波利斯摩天大樓獎」(Emporis Skyscraper Awards)的第一名,並將它譽為倫敦的新地標!
皮亞諾採用傾斜的玻璃板,以一種複雜的方式鑲嵌,形成充滿變化的立面。11,000塊玻璃板,反射出陽光和上方的天空,碎片大廈的外觀更因此隨天氣和季節,展現出不同的戲劇張力~~
來到這裡當然不能錯過72樓的觀景廊和露天觀景台「The View form The Shard」。站上245公尺的高度,大半個倫敦都被踩在腳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哈里發塔
彷彿一根巨大、直指天際的細針出現在沙漠中,位於杜拜的哈里發塔(Burj Khalifa),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大樓。樓層數多達169層,高度將近830公尺,幾乎是紐約帝國大廈的兩倍高,讓它遠在95公尺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出自芝加哥SOM建築設計事務所之手,這間公司以設計超高樓著稱,紐約的世貿中心一號大樓就是他們的傑作之一。哈里發塔的總建築師亞德里安・史密斯為了讓設計完美,多次變更設計圖,並且一路追加高度。
從2004年開始動工直至完工啟用,這座摩天大樓總共花了5年的時間。
身為全球最高的自立支撐架構,一根由地下延伸至156樓的核心柱「獨挑大梁」,在上層傳統鋼筋結構和Y型橫切面的協助下,不但有助於穩固建築本身、連結三個建築部分,也能擁有更寬闊的視野。以螺旋方式逐漸向空中攀升,最後縮成一座核心尖塔!
還記得阿湯哥在電影《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中攀附玻璃帷幕飛簷走壁的場景?雖然只能在哈里發塔一半的高度,不過位於124樓室內外複合觀景台,讓你不必練就一身蜘蛛人的絕技,就能從距離地面442公尺的高度,看看這片沙漠中海市蜃樓般的都會綠洲~~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