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增40261例本土、52例死亡!為何新冠病毒不只影響肺部健康?醫曝國外1研究解析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宣布有本土確診40261例,境外移入56例,總共40317例確診(包含52例死亡)。確診人數中,新北市(7066例),台中市(5391例),高雄市(4789例),桃園市(4053例),台北市(3939例),台南市(3597例),彰化縣(2094例),屏東縣(1419例),新竹縣(948例),新竹市(917例),雲林縣(902例),苗栗縣(849例),嘉義縣(759例),南投縣(736例),基隆市(654例),宜蘭縣(652例),花蓮縣(479例),嘉義市(448例),台東縣(275例),金門縣(185例),澎湖縣(103例),連江縣(6例)。

自新冠病毒席捲全球,造成超過6億人染疫、658萬人死亡,不少人也想知道,為什麼COVID-19,比起一般流感病毒,有更嚴重的死亡後果?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臉書上發文指出,澳洲科學家近期從解剖死於COVID-19病毒感染的遺體發現,整體有更嚴重、更多器官的受損。

黃軒醫師今天上午發文表示,針對媒體詢問,「為何COVID-19死亡,比一般流感病毒,有更嚴重的死亡後果?」最近澳洲科學家們,也嚐試解釋這種謎題。澳洲科學家近期解剖死於COVID-19病毒感染的屍體,以及死於H1N1病毒感染的屍體,發現和2009年造成全球大流行的H1N1病毒相比,2019年出現的COVID-19病毒,對人體器官造成更多且更嚴重的受損狀況,尤其是心臟。

黃軒醫師指出,在屍體解剖下,COVID-19病毒導致的心臟破壞,比H1N1病毒引起的心臟破壞更嚴重。在心臟解剖時發現,COVID-19病患的心臓組織內,有更多的DNA嚴重受損、熱休克反應和M1巨噬細胞極化浸潤破壞現象,而H1N1病毒感染則沒有發現。

黃軒進一步說明,為什麼COVID-19病毒以攻心為主呢?研究人員引述其他人的報告指出,「因為COVID-19病毒釋放的蛋白,有抑制干擾素的作用,由於心臟組織內,無法啓動抗病毒的干擾素,導致心臟組織內DNA也明顯被COVID-19病毒大量破壞。」

黃軒解釋,干擾素為一組細胞信號傳送蛋白,是在動物細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後,分泌的具有「觸發」免疫系統防禦病毒功能的宿主特異性醣蛋白。當細胞感染病毒後,分泌的干擾素,能夠與周圍未感染的細胞上的相關受體作用,促使這些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防止進一步的感染,從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最後黃軒表示,不是只有COVID-19病毒,其他像A型流感病毒,也經常會引發心臟受損。而他同時也不忘提醒民眾,「完成三劑COVID-19疫苗接種,也要記得完成流感疫苗接種,這樣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身體,間接也保護了家裡的每一個成員健康」。

責任編輯/趙鳳玲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