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為保存史料留母本 比紀念公園要緊...民間催生博物館

中國時報【楊舒媚╱調查採訪】 牡丹社事件中拯救琉球人關鍵人物楊友旺,其曾孫楊錦輝指著保力國小牆壁上述說其故事的海報說,「你看,這個學校也有教,拿來教小朋友的事是不能騙人的。」只是,對這位曾祖父,楊錦輝坦承,「我讀日本冊(接受日本教育),但小時候日本老師在課堂上講『楊友旺、楊友旺』,我不知道他是誰。」 連楊家後代子孫都已不太清楚楊友旺行誼,何況其他人。因此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楊孟哲與牡丹鄉前鄉長華阿財等,不斷嘗試復原與重構牡丹社事件,同時希望推動牡丹社事件博物館。 但原選址有水土保持難題,牡丹鄉公所農業觀光課課長蔡重仁表示,將以設立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代替,此工程原預計暑假前完成,希望與附近的石門古戰場和古道連成一氣,成為觀光亮點。 相較於官方投注蓋公園,民間則致力於保存文獻。南天書局總經理魏德文收藏許多連官方都未必有的牡丹社事件資料,他說,「牡丹社事件是台灣的事,我只是比人家更關心這個問題,想找出真相。」 楊孟哲認為,歷史才是維持社區總體營造的「母本」,恆春有古戰場、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等現場,又有南天的收藏,以及沖繩大學學者又吉盛清送來兩百多本珍貴史料,因此成立博物館,為歷史事件保存立上脊樑柱,其實是比成立觀光公園更要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