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老後生活不一樣! 千歲神父村的大腦靈光術

一般人失智多發生在65歲前後,但神父會延長到80、90歲才發生。14位年逾80、90歲的神父住在一起,就算身體狀況不同,大腦卻都還很靈光,幽默智慧的對話,常逗得眾人笑開懷。

早上10點,陽光斜照在紗門內和人等高的聖母像,在磨石子地板上折射出多道光影,靜謐安詳,只聽得見滴溜鳥叫聲。

一輩子扮演指引、關懷角色的修女、神父們,老了、弱了之後,誰照顧他們?

坐落於新北市新莊區輔仁大學神學院旁、綠樹掩映的一樓平房頤福園,是天主教耶穌會為需要照顧的會士(含神父及會士)準備的地方,建立迄今32年,是全台僅有的耶穌會會士的休養中心。

「15床常常沒有空房間,」來自加拿大的院長詹德隆神父指出,頤福園有6位照顧人員,經費來源部分是神父共同存下的退休基金,比如他自己就捐出300萬元退休金及每月的老人年金;另外則是由民眾捐款,譬如新北市醫師公會長期捐款贊助。目前住了14位神父,最年輕的78歲,最年長的98歲,有的看不見、不能走,有的頭腦不清楚或是開刀休養,也有神父罹患失智或巴金森氏症。

行動自如、生活自主 高齡坐輪椅為預防跌倒

但來到頤福園,原本預期可能看到不少臥床景象,沒想到,在走廊上遇見的神父,行走自如,或到花園散步,或嫻熟地操作電動輪椅滑行到餐廳吃點心,僅有2、3位會推著助行器慢慢走。

「儘量讓他過他能過的生活,」詹德隆神父說,這裡並不會限制神父行動,除了望彌撒及吃飯時間固定,神父隨時可以走出去看花、看鳥、餵貓咪;學校畢業季時,曾在輔大執教的神父也會到校園裡跟年輕學子聊天、唱歌及合照。

(頤福園全家福,神父們正準備一起望彌撒。圖片來源:陳德信)

即使坐在輪椅上,神父也會換上襯衫西裝褲或休閒服,看起來很有精神。頤福園主任洪淑敏說,多數的神父會坐輪椅是怕跌倒,平時他們散步、走動沒問題,也會自己拿刀叉吃飯、洗澡及如廁,生活自主。

洪淑敏照顧長輩經驗豐富,一年多前來到這裡,發現神父老後很不一樣。「他們很服老,也很享受老的過程,」她說,有些長輩不順他意會大發脾氣、拒絕吃飯,但這裡的神父很講道理,會給時間解決問題,譬如一位神父在午飯前說想要吃「會拉肚子的藥」,洪淑敏說吃飽飯給他,神父安安靜靜地吃午飯、睡午覺,下午2點再來拿藥。

老化無可避免,但在耶穌會神父村,老、病及退化彷彿被凍結,時光流轉緩慢。

「一般人失智多發生在65歲前後,但神父會延長到8、90歲才發生,」輔大診所神經內科醫師馮漢中修士正在念神學院,每週2次固定到頤福園看診。

持續做研究和到處走動 老、病、失智慢點來

他指出,神父學歷高、做研究、到處走動及規律生活,都是保持大腦靈光的祕訣。

跟神父一起用午餐,圓桌上擺好西式餐具瓷盤,78歲排行老么的張神父說:「家有一老如有至寶。」一旁的老大哥、96歲的聖經博士房神父在旁一字字糾正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令人不免驚嘆,神父記憶力真好。

幽默感也是大腦靈光的祕密之一。

神父凡事樂觀以對,或許是有信仰支持,他們對老、病及死亡不那麼恐懼,比較釋懷。譬如當馮修士為93歲來自西班牙、被診斷為失智的馮神父用聽診器聽診,他像孩子般笑了,聽到醫師說一切正常,他比劃起打拳姿勢說:「還有心跳真好,我還可以跟小老弟打架呢!」

(馮神父(右)很幽默,逗得來看診的醫師馮修士哈哈大笑。圖片來源:陳德信)

馮神父把房間整理得一塵不染,他指著牆上的照片告訴我們:「這是妹妹」、「這是妹妹的小孩」、「沒沒無聞真英雄,馮德山神父……哇喔!」他指著牆上的剪報,噘嘴發出誇張的驚嘆聲做特效,「在這裡很好、做神父真的很好,不過大家都做神父就沒有小孩了。」一番話逗得眾人大笑。

耶穌會神父村頻繁的社會接觸及人際間的互動交流,不但能延緩退化,也讓人活得更安心、滿足。

保持社交、人際互動熱絡幫助延緩退化

「人際關係幫助我們更健康,」馮修士說,研究已發現社會關係互動好,可以延緩退化,像神父因為信仰關係從事群眾服務多年,在年輕時就與社會保持良好互動、連結,即使年長也不曾改變。

當年神父陪伴的年輕人長大做了祖父母,會帶著孩子、孫子回來找神父敘舊話當年;也有教友回來做志工,幫忙神父按摩全身;聖誕節時小朋友會來唱聖歌,領受加起來千歲的神父們賜福;午茶時間,國內最高壽、10月就要過104歲生日的西班牙神父賴甘霖回來看弟兄,「viola!」他揚著清亮的西班牙語和神父拍肩擊掌道好,幫忙弟兄推輪椅,「很高興我們在這裡可以彼此照顧,」他說。

比鄰的神學院更把頤福園視為家的一份子,半夜神父有緊急狀況需要就醫,「一通電話過去,至少有3個人陪我去,」洪淑敏說,包括開車、掛號、拿藥,甚至火災發生的演練,5位修士自動自發擔任起守護天使,78歲的院長詹神父也不例外。

「照顧老人家,不能只靠1、2個人,要組成一個很好的團隊,」馮修士認為,只要是一家人,彼此幫忙就不會嫌麻煩。

「保持社交活動很重要,」馮修士再次提醒,家有失智長輩,不要把他限制在家中,儘量讓他維持人際互動,譬如跟熟悉的人一起吃飯、聊天,傾聽他人說話,有外在刺激,退化得比較慢。

(賴甘霖神父10月即將過104歲生日,常來頤福園探訪弟兄、一起祈禱,有他在,歡樂滿滿;右為頤福園院長詹德隆神父。圖片來源:陳德信)

持續運動也是大腦靈光的祕密。83歲氣質優雅的沈神父,下午2點準時出現在會客室練鋼琴。

他是鋼琴家傅聰的同學,曾發願教導想練琴的孩子,多年來教出不少音樂家學生。近年他因罹患巴金森氏症大腦無法控制手腳活動,僅能坐在輪椅上,簡單地用手指按著音階,「我想要能夠走路,」沈神父說。他很有毅力,聽醫師說一定要持續運動,每天騎復健腳踏車、走路、練習彈琴,未曾鬆懈過。「我每天吃完飯一定會走3圈,」沈神父還要求新來的修士陪他一起練走路,雖然至今仍需人攙扶走路,但他從不忘去看學生的音樂會,為他們加油打氣。

像家一樣的安養中心 給人滿滿安全感

下午時分,剛學琴的馮修士秀了一首曲子給沈神父看。「彈琴時,手指的力道要平均,」沈神父細心地指導馮修士,手指頭該怎麼轉換,彈出來的音色才會一樣,馮修士高興的邊彈邊大叫:「真的不一樣耶!」沈神父在旁不急不徐補上一句:「要交學費吶。」

目前頤福園最大問題是人力不足。有些人聽說地下室會暫放往生神父的大體、不敢來;也有人覺得事情多、壓力大、薪水太少,「希望有熱情的人來加入,」洪淑敏說,神父很可愛,常常會跟她分享快樂或不開心的事,因此她也學會表達個人的喜怒哀樂,把真正感受表達出來。願意分享的背後,是因為滿滿的安全感。

像家一樣的安養中心,是時光的煉金術,把漫長的生命歷程,淬礪得閃閃發光。

延伸閱讀:

住在世界長壽熱區的人們不上健身房 而是靠「最有效的方式」讓自己活得久

掌握5把長壽鑰匙 可多活14年且少生病

醫師73歲母親體力比年輕人還好 關鍵在2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