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下任財長!協助川普顛覆全球經濟 《外交政策》深入剖析鷹派大將萊特希澤

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時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讓美國放棄60年來對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的支持,轉而採取強而有力的民族主義方法。萊特希澤是鷹派,包括規劃川普政府對進口鋼鐵及鋁徵收高達25%的關稅,目前擔任川普的競選政策顧問,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如果川普在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勝選,萊特希澤讓是財政部長的可能人選,他將不僅改變美國的貿易政策,還將改變美國廣泛的國際經濟政策。

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出生於二戰結束後不久,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擔任律師,保護美國鋼鐵業免受外國競爭影響。鋼鐵業曾是美國製造業的支柱產業,但如今美國經濟以資訊科技業、綠色產業、激增的高等教育與旅遊業在內的國際服務貿易業為主導,鋼鐵業已逐漸衰落。萊特希澤從鋼鐵業了解到美國貿易夥伴的掠奪性行為,包括補貼生產、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這些行為偷走美國的就業機會並掏空了製造業,現在這些看法已成為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與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貿易官員的信條。

萊特希澤2023年出版的著作《沒有自由貿易這回事》(No Trade Is Free,暫譯)嚴厲控訴世界數十年來對貿易自由化好處的共識。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與歐巴馬(Barack Obama)等前美國總統都相信透過談判減少全球貿易壁壘將讓美國及世界變得更富裕且更安全,但萊特希澤始終不同意這個看法,他在雷根(Ronald Reagan)政府期間在美國貿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短暫任職後,就一直默默無聞,最引人注目的是警告不要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cite>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美聯社)</cite>
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美聯社)

萊特希澤在《沒有自由貿易這回事》裡寫道,降低關稅並透過全球貿易規則束縛美國是「比我預想來得更明顯、更無可爭議的失敗」,導致美國製造業的損失、美國勞工薪資的停滯、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地位急劇惡化,但「在跨國公司及進口商的影響下,共和黨及民主黨都不願意或無法承認自己的錯誤。」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身為川普(Donald Trump)4年任期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善變的川普領導下達到了罕見的成就,他讓川普政府對來自世界各國的進口鋼鐵及鋁徵收高達25%的關稅,對75%的中國輸往美國的出口產品徵收類似的關稅,並以《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目前的拜登政府仍維持對中國的關稅。

尋求美元貶值

自1975年以來,美國每年都出現商品及服務赤字,2022年更高達9510億美元,儘管2000年代中期的貿易赤字相對經濟規模來得高了許多,然而,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貿易赤字是美國高消費、低私人儲蓄、低公共儲蓄的必然結果,因此就貿易層面來說,這幾乎不受政府干預影響。

然而,萊特希澤不贊同這種看法,他認為赤字是美國財富直接轉移到競爭對手(最主要是中國)的結果。他將平衡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作為政策目標,其影響巨大;根據報導,萊特希澤向川普提出的其中一項工具是共同努力削弱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這導致美國人的進口產品更昂貴,有助於讓貿易更接近平衡。然而,美元長期一直被高估,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元是全球首選貨幣,最近由於美國經濟強勁、中東衝突、歐洲衝突,促使投資者紛紛湧向美國資產。

<cite>2019年10月12日,中美貿易談判,當時的美方代表萊特希澤(左)、中國代表劉鶴(中)、時任美國財長馬努欽(右)在美國華盛頓會面。(AP)</cite>
2019年10月12日,中美貿易談判,當時的美方代表萊特希澤(左)、中國代表劉鶴(中)、時任美國財長馬努欽(右)在美國華盛頓會面。(AP)

《外交政策》指出,萊特希澤似乎正想重新採用前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及雷根在1971年及1987年採取的行動,對貿易夥伴徵收或威脅徵收關稅,除非他們同意採取措施調整其貨幣兌美元匯率。鑑於目前全球金融流動的規模是雷根執政時期壓低美元時的數倍,擾亂貨幣穩定的後果難以預測。

關稅與稅收

萊特希澤也想徹底改革美國稅收制度,目的是提高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由於複雜的歷史因素,美國出口長期受到美國稅收制度的損害,歐洲及大多數其他國家極度依賴加值稅(VAT),離開該國的商品及服務通常可以免稅。另一方面,美國的稅收主要基於收入,根據全​​球貿易規則,此類稅收不可退還。一家向歐洲出口的美國公司在歐洲銷售時,必須繳納美國企業所得稅及歐洲當地增值稅,這讓美國製造的產品處於競爭劣勢。萊特希澤希望透過讓企業稅制「邊境調整」機制,效仿增值稅的優勢來結束這種情況。然而,此類修訂必須經過國會,而且因為沃爾瑪(Walmart)等美國大型進口商的抵制而曾經失敗,預計如果萊特希澤擔任財政部長,他將再度著手處理此事。

《外交政策》指出,萊特希澤最喜歡的工具仍然是「關稅」。川普已經表示,如果他今年11月當選,上任後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今年3月,萊特希澤在英國期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撰文,為川普此項計畫辯護,並認為美國取消關稅的「大膽實驗」「已經失敗」。

<cite>美國前總統川普已經表示,如果他在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勝選,上任後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美聯社)</cite>
美國前總統川普已經表示,如果他在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勝選,上任後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美聯社)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萊特希澤的想像是美國不再那麼擔心成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力量,而是更關心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如果他擔任財政部長,將擁有更多工具來完成這項使命。除了一些更高且更有針對性的關稅之外,萊特希澤認為還必須徵收新的關稅,至少全面徵收10%,「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並加速其再工業化」,「經驗表明,這將成功,並將創造高薪工業就業機會」,「年復一年地逐步提高關稅,直到實現平衡」,換句話說,10%的關稅只是最低數字。

此外,萊特希澤將進一步尋求取消被稱為「排除條款」(de minimis rule)的模糊條款,低於該值的進口商品可完全免稅。根據2015年《貿易便捷及貿易執行法》(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美國國會將門檻從2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而這項變化發生之際,正值國際線上訂購興起。萊特希澤認為,該法規讓許多中國公司可以免稅進入美國市場,卻不需要任何互惠。

舉中國快時尚服飾品牌「Shein」為例,該公司從2015年的小型企業發展成年銷售額至少300億美元的大公司,目前控制美國快時尚市場近30%,但在美國沒有任何門市。「Shein」的商業模式包括將中國製造的服裝直接免稅寄送給美國消費者,並享有最低限度的免稅,美國聯邦快遞(FedEx)與聯合包裹(UPS)等物流快遞巨擘樂於與之合作。

萊特希澤日益成長的影響力是對美國貿易夥伴的警鐘,川普貿易政策的激進民族主義並非曇花一現,無論誰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勝選,萊特希澤的影響力都將持續存在。美國共和黨及民主黨的國際經濟政策都選擇「美國優先」方針,這項選擇的影響將持續數年,甚至可能長達數十年。

現任總統拜登試圖在促進美國製造業及與盟友尋求共同點之間保持平衡,美國盟友擔心美國保護主義日益壯大,萊特希澤長期對外國的擔憂不屑一顧。《外交政策》指出,今年是選舉年,拜登政府的不偏不倚態度正在消失,例如在俄亥俄州(Ohio)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要求下,拜登承諾阻止日本製鐵公司(Nippon Steel)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的提議,拜登表示將以國家安全理由阻止這項收購案,而此舉一定會激怒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川普在俄亥俄州的支持率領先,尋求連任的布朗將面臨苦戰。

<cite>2019年2月,在中美貿易談判開幕前,中國員工調整美國與中國國旗。(AP)</cite>
2019年2月,在中美貿易談判開幕前,中國員工調整美國與中國國旗。(AP)

《外交政策》指出,正是川普政府發起美國對中政策轉變,不再將中國視為貿易夥伴,而是視其為敵對的對手,萊特希澤在這個轉變中發揮關鍵作用,他認為中國是「自美國革命(American Revolution)以來,美國及西方自由民主政府體系面臨的最大威脅」。萊特希澤舉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作為證據,中國的經濟規模幾乎與美國相當,這讓其成為比前蘇聯(Soviet Union)更強大的對手。萊特希澤將尋求接近完全經濟脫鉤的方案,第一步是建議取消美國國會2000年授予中國的「最惠國」(most favored nation)待遇,這將讓美國總統可以完全自由對中國徵收差別關稅。

《外交政策》指出,中國越被視為威脅,萊特希澤的全面脫鉤邏輯就越讓人信服。美國與中國任何形式的貿易都可能讓中國變得富裕,並有可能讓中國成為未來更強大的對手。

影響力

然而,《外交政策》認為,儘管萊特希澤提出的議題影響力將在民主黨與共和黨不斷增強並持續,但其造成的破壞可能比許多觀察家擔心的程度來得小。當年川普徵收關稅時,全球貿易體系被證明比以前看起來更有彈性,僅導致中美貿易小幅下滑及通膨小幅上升,但美國些微保護主義突然升級為更大危害的風險也越來越高。

《外交政策》指出,保護主義在民主黨與共和黨日益盛行,這意味著未來還有更多的事情發生。如果其他國家也做出同樣的回應,那麼很容易想像自1920年代及1930年代後就不曾發生的貿易戰爭及貨幣戰爭可能發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