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抽血沒驗出B肝病毒卻仍是肝癌高危險群! 原因出在他的B肝抗體

為什麼有人明明抽血沒驗到B肝病毒,但是腹部超音波一照發現肝臟已經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為什麼會這樣?對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醫師,在專欄「血液沒B肝病毒 不代表肝功能正常」指出,在台灣一千多萬的成年人當中,,只有10%左右的成年人,未感染過B肝病毒─即血液中沒有B肝帶原也沒有任何一種B肝抗體。其他百分之九十的成年人中,大部分人都曾感染過B型肝炎,其中約有15%左右的成年人,B肝病毒一直停留在血液中成為B肝帶原者。其餘75%左右的成年人都有B型肝炎的抗體,可能是表面抗體,可能是核心抗體,或二者皆有,用俗語來說好像好了,但其實不是真的好,只是血液中沒有B肝病毒而已。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醫師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醫師

許金川教授這些人的肝看起來像是沒事,甚至抽血檢驗血液中可能沒有B肝病毒,肝功能也可能正常。但事實上,他們肝臟中仍有B肝病毒存在的,或者肝臟已經因之前的B肝病毒感染有了纖維化或已經有了肝硬化。因此,長出肝癌的機率仍然比一般未曾感染B肝的人高出許多。

許金川教授比喻,這就像是買了「別人用過的棉被一樣」,即使棉被再新但蓋起來心理的疙瘩可能永遠存在;而感染過B肝有了抗體的民眾,同樣的也要心存警惕,記住仍然是肝癌的危險群,記得至少每一年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驗胎兒蛋白,以免肝癌上了身而不自覺,等到肝癌末期症狀出現才去求醫就太晚了。

許金川教授接受專訪時特別強調,在民國75年以後出生的新生兒,都有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故我們稱他們為「新台灣人」,他們身上的B肝抗體跟感染B肝而產生的抗體是不同的。由於疫苗是經過遺傳工程研發出來,裏頭只有B肝病毒的基因,並不會對我們肝臟造成傷害。但如果是非施打疫苗所產生的B肝抗體,則肝臟可能已經遭受到病毒攻擊產生變化。

另外,許金川教授也提醒,如果媽媽的B肝病毒數太高,那麼可能新生兒再施打B肝疫苗也是無法避免B肝的感染,這機率約有1%多。最後,許金川教授呼籲,凡是台灣國人最好能夠每年做一次完整個肝臟檢查、腹部超音波,才能避免肝病威脅,也能早日發現早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