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B、C肝卻因吐血發現竟有肝硬化! 治療方式只剩唯一一途
沒有B、C肝,卻因肝硬化導致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B型肝炎、C型肝炎只是引起肝硬化的兩大主因,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醫師透露「其它也會引起肝硬化的原因。」
有位39歲的病友來信寫道:「我今年39歲,1個月前因為吐血就醫,才被診斷出有肝硬化,吐血則是因為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B、C型肝炎,而且我有打過B肝疫苗,也有B肝的表面抗體,印象中肝硬化的病人不是應該都合併有B、C型肝炎嗎?醫師告訴我,肝硬化的根本治療方法就是肝臟移植,如果我目前不做移植,會有立即危險嗎?」
對此許金川教授撰稿「初期肝硬化 定期追蹤很重要」指出,在台灣,B、C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硬化的兩大主因,不過,只要存有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長期下來最後都可能導致肝硬化,因此,也並非抽血檢查沒有B、C型肝炎,就一定可以免除肝硬化的風險。
臨床上,包括脂肪肝、自體免疫性肝炎、長期飲酒、或者是服用藥物都可能造成肝臟長期的慢性發炎,所謂藥物還包括保健食品、中草藥及偏方等。許金川教授表示這位病友,由於他無B、C型肝炎,但近日診斷出有肝硬化,須經由抽血檢查及詳細問診找出可能引發肝硬化的病因。
許金川教授建議,如果凝血功能正常,必要時,可能會需要做肝臟穿刺,取出一點肝臟組織做病理化驗,釐清肝硬化的根本病因,再依此加以治療與改善,讓肝硬化的程度不要再惡化。不過,一旦肝臟硬化,就無法再回復過去柔軟的狀態了,再者,假如肝硬化的病況越來越嚴重,肝臟移植確實是唯一的治療方式。
基本上,若是初期的肝硬化並不會合併有腹水、黃疸或肝昏迷的情況,原則上也不太會有立即的危險,但因為您合併有食道靜脈瘤,大概一年要追蹤一次胃鏡檢查,評估有無再出血的徵象。此外,肝硬化者每年有5%的機率會發生肝癌,因此一定要嚴守定期的抽血及腹部超音波的準則。
另外,許金川教授接受專訪時也談到酒精性肝炎,許教授表示很多喝酒的朋友都不曉得喝酒的嚴重性,在古代酒精被稱作「穿腸毒藥」是有道理的。因為酒精喝下去以後除了少數直接從胃吸收,剩下的就是靠肝臟去「解毒」。所謂解毒就是將酒精成分乙醇依序分解成乙醛、醋酸,最後成為二氧化碳跟水、經由尿液排出體外。但是許教授提醒「即使你的肝臟多好也是有一定的產能」,肝臟分解酒精的速度,以一罐300c.c的啤酒來計算需要三小時才能解酒完畢,所以只要喝得越多、酒精濃度越高,肝臟必須辛苦工作的時間就越長,最後可能就會「自行了斷」,肝細胞壞死引起肝纖維化、肝硬化。
許金川教授透露,只要喝酒引起的肝硬化都很可怕,因為普通都是早期、中期沒有症狀,當身體因腹水、黃疸導致肚子大、眼睛黃的時候,通常都是肝硬化末期,這時候只剩下「換肝」 一途了,呼籲平常愛貪杯的朋友一定要節制,再來就是一定要定期找專科醫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