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傳統政治」的蘇貞昌內閣,逐漸成為蔡英文總統開創新格局的負累

文:陳索劍

蔡英文總統的執政期間已接近最後一節,台灣的政治局面也走到新的契機,而民進黨執政迄今,現任的蘇貞昌內閣是小英總統任內任期最長的閣揆,也是扶持小英總統走過最低潮的閣揆。

蘇貞昌在民進黨於2018地方選舉失利後接任賴清德的閣揆位置,除了重振執政信心之外,也出手助小英總統挺過2019的總統初選內戰,建立了持續至今的蔡蘇體制。儘管雙方在合作時多有磨合,但蘇貞昌經驗足、輩份夠、有魄力的形象在當時小英總統和民進黨都十分脆弱的時期確實發揮了穩定力量,同時也是蔡英文的團隊由選舉轉向治理的重要學習典範。

然而,現在的蔡英文已非當初搖擺學步的雛鳥,蔡英文在第二任就職演說展現出領袖的擘劃能力。

小英的施政風格已經建立,「傳統」的蘇貞昌開始顯得突兀

大方向上,以萊豬爭取聯美抗中的國際博弈思路,堅持國產疫苗以確保國安和國際角色的全球佈局能力,親自出手主導國內企業採購疫苗的務實形象,慰問對岸河南水災災民顯示其善意面對兩岸問題及人道立場,以及對東奧選手和賈永婕等人親自致電的溫暖形象,在在顯示蔡英文做為領導者已逐漸成熟,不僅有全球格局的思考,也有深植人心的形象,而國際觀正是蔡英文對於台灣的未來如何轉型及生存所提出的道路。

相較於小英總統展現出的輕巧靈動,蘇貞昌傳統政治人物的思維就顯得笨重許多。

蘇貞昌地方選舉出身,在民進黨內沉浮多年,習慣了在派系間合縱連橫,習慣了搶資源綁椿腳,也習慣了以個人政治利益為優先考量,不論形象如何包裝,傳統型政治人物個性都難以改變。

過去兩年蘇貞昌在行政部門、國營事業和公股行庫安插人事搶佔資源,連黨內同志都怨聲載道,今年更是頻頻出包,不論是太魯閣事故案、丁怡銘人事案、興達電廠跳電案、東奧選手坐經濟艙事件以及未能深化的基層體育發展等等,顯示的都是行政團隊的傲慢輕忽所造成的民怨。

蘇貞昌原本的魄力,已轉變成橫衝直撞的霸道無理一人獨大,最終結果就是牽累蔡英文總統必須站在第一線道歉。

失去魄力的蘇貞昌,快把自己做成「看守內閣」

盤點蘇貞昌任內的重大政策,無非同婚、萊豬、防疫三項,同婚法案是蘇貞昌在上任之初收割的一大紅利,背後是十多年的爭取和大多數的公民意志,不過民進黨政府積極支持的態度,確實也使民進黨和小英總統的聲望達到史無前例的高,也擁有了他人難以取代的平權光環。

萊豬正如前述,是由蔡英文主導在國際博弈中下的一手關鍵棋,而蘇貞昌團隊的工作,就是想辦法讓國內各界接受政策,或是未來如何界定市場以因應,然而看起來還是有待努力。

最後是防疫,在今年台灣疫情爆發的情況下,防疫和疫苗等方面的成果無一不被行政團隊的「大內宣」標籤給纏身,民眾對政府失去信任,連「有政府,會做事」的口號都變成民眾口中「有政府,會做圖」一句調侃。此時此刻,面對四大公投和自己官位的壓力,蘇貞昌失去了魄力而退縮,把例如營養午餐法、家暴防治法、菸害防制法等等攸關民生甚鉅的法案全部停擺在行政院,將自己縮成看守內閣,而不是想辦法贏回民眾的信任。

當初力推的主要政績,到了2021年卻虎頭蛇尾

後疫情時代,必須回到國家建設的軌道上。反思過去,「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應是蘇貞昌的主力政績。依2017年7月7日總統公布施行之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以及立法院審查結果,編列兩階段的四年計畫,期程計八年,經費總額上限8400億元。然而8400億的預算執行成果,在各地方政府體現的,是陳菊口中的應由中央負較大責任的重要執政項目——道路基礎建設。幾場大雨後,卻留給高雄市民雨後滿地的大坑。

在桃園,桃園市府為爭取前瞻預算,於疫情期間支應博覽會的規劃費用並在2023年矢志辦理世界客家博覽會,中央特別條例預算,搖身一變成「博覽會預算」的一塊餅。高雄與桃園兩相對造下,足見蘇貞昌於中央預算的分配在此刻應重新聚焦檢討。

蘇貞昌與行政院團隊內政失能的表現,當然會使得蔡英文的大局觀和全球佈局所精心建立起的評價,無法充份反應在民眾支持度上,被一同拉入了泥淖。

隨著防疫和奧運好表現,當全球氛圍都在注目台灣的同時,蔡英文如何處理這些污煙瘴氣,好向世界證明自己是優秀且更具高度的政治領袖,將是為台灣的未來方向及自己的歷史定位寫下新章的關鍵時刻。

長遠來看,台灣的政治局面和選舉文化能否由個人利益導向的傳統中跳脫,轉向更具整體思維和國際觀的發展,端視乎蔡英文在這最後一節,能否找到和自己一樣擁有國際格局和全球視野的施政夥伴了。

延伸閱讀
用財務理論「跳躍行程」觀察趨勢波動:疫情過後是報復性買房,還是報復性賣房?
「吳柏毅」和「傅潘達」滿街跑的台灣,什麼時候才會開放外送酒精飲料和處方籤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