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次世代疫苗打嗎? 新冠感冒化

令次世代疫苗打嗎? 新冠感冒化
令次世代疫苗打嗎? 新冠感冒化

看著電視每天居高不下的確診數字,50多歲的彭先生心裡犯起嘀咕……。只要大流行一開始,他們就將80多歲的老爸爸「保護」在家中。這招果然奏效,老爸爸確實不曾染疫,雖然其他家人的疫苗就得打好打滿。但今年以來,家人仍陸續確診,不過幸好,確診後也只有兒子、太太發燒、咳嗽症狀較久,其他人都在1周內就痊癒,症狀也與感冒似乎差不多。「真受不了,一打再打,永無止境!」他抱怨著同時,又看到邊境開放的新聞,「看來得再開1次家庭會議了」……

文/葉語容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馬偕紀念醫院

台灣現在仍是世界上少數許多場合仍戴著口罩的國家之一。受惠於疫苗的普及,邊境已在10月開放。這意謂著世界各國的病毒株將相互流通。此時,次世代疫苗也開始施打,這支針對「原型株+Omicron BA.1」設計的雙價疫苗,代表著疫苗追趕病毒變異的進度,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但目前的「疫苗防護戰」似乎已打到兵乏民貧,對國人而言,這不僅是比較疫苗效力的技術問題,也關乎心理上的疲乏程度。究竟該如何走下一步?解放的時代真來臨了嗎?需要留意什麼?我們特別邀請專家分析「次世代」教戰守則。

非針對BA.5設計 次世代疫苗還打嗎?

台灣目前流行的病毒株是Omicron BA.5,但雙價疫苗是針對「原型株+BA.1」設計,有些民眾因此懷疑它的效力。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邱南昌醫師分析,「新冠的變異,從原型株到Alpha、Delta……至今,Omicron系列變異性更大些,雖然原始病毒株疫苗對Omicron也具保護力,但BA.1更接近BA.5,效力比原疫苗好。此外,雖然原型株現已非主流,但一路從原型株發展出的其他變種株,依然可能繼續繁衍、變異,採取雙價的意義就在這裡。」

一開始僅美國通過莫德納、BNT的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取得「原型株+BA.4/BA.5」的雙價疫苗,最近歐盟也才剛通過。看在各國眼中很是羨慕,但疫苗的取得與國際現實有關,無法取得最新疫苗的國家也不必因此沮喪,畢竟現已非過去2、3年景況。今年台灣用3劑的原型疫苗加上其它防疫措施,也能將Omicron病毒控制在中重症比例低於1%,顯示即使不是最新疫苗,仍有一定效用。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佈數據,台灣進口莫德納雙價疫苗(中和抗體)的效價優於原來疫苗,在「接種前不曾感染新冠」的實驗組,雙價疫苗效價是原型疫苗的1.69倍,而在「不論之前是否感染」的實驗組,效價是1.68倍,並無產生新的安全問題。

然而,接下來要面對國境開放的挑戰,變異株更容易進入台灣。順應國際趨勢,台灣防護的觀念也應隨之調整。今年各國評估「原型株+BA.1」雙價疫苗時,加拿大衛生部提到「建議不應等待完美和最新的疫苗」;歐洲藥品管理局也建議「無法預測病毒未來將如何變異及流行哪些變異株,建議民眾不應等待針對特定變異株的次世代疫苗。」

換句話說,即使台灣加速引進美國已通過針對BA.5的次世代疫苗,等到可施打的時間點,流行株可能也變成另一種變異株了。這類似抗生素的概念,在無法準確鎖定標的物之前,還是先使用「廣效型」的藥物治療,至少能使病情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

高風險群應積極施打 以高抗體抵擋大流行

當記者問到「我們是否要每3個月打1次,永遠打下去?」邱南昌認為答案是「不一定」。他說:「新冠病毒一代代演化,雖傳染力增加,但毒性可能逐漸弱化。不同於流感病毒因病毒配對會改變、毒性差異不大,每年需重打一次,新冠毒性如降至一定程度,就與感冒症狀差不多,估計2、3年後,也許最快明年就不必每隔幾個月就要追加施打。不過,我仍建議大流行前,年長者、小孩等高風險群要積極施打,用前幾個月的高抗體抵擋大流行。」

另外,關於先前有民眾因施打莫德納,出現較強副作用,由於副作用的來源與疫苗中的「佐劑」有關,而雙價疫苗中使用的佐劑與原型疫苗並無差異,依據目前研究顯示,雙價疫苗副作用並未比原型疫苗強,因此民眾不必擔心更強副作用出現。

也有人期待副作用較小的蛋白質次單元疫苗,例如:Novavax、高端等。這2家公司的次世代疫苗仍在研發中,因為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的製作過程較為複雜,預期未來若能成功上市,也不會是當時主要的流行株,但仍具一定保護力,而且試驗結果也顯示這些疫苗對Omicron病毒也有保護力,所以未來可持續觀察其發展。

邱南昌進一步說明,「mRNA疫苗的製作原理是用奈米脂包覆mRNA序列,所以製作更新疫苗只需置換裡面的病毒株序列,不需要改變其他配置,在各種疫苗製作方式中,mRNA最為快速,所以更適合對應新冠病毒的發展,也應該是未來新冠疫苗的主流」。

秋冬流感 新冠疫情 須留意「免疫負債」

過去2年,台灣的流感重症人數是「零」。在嚴密的口罩、勤洗手等加強個人衛生習慣的防護下,連流感都銷聲匿跡了。但是各醫院、診所,在今年9月就已「提前」發現了流感的病例。邱南昌指出,「往年流感盛行的時間是11月後的冬季,今年則提早,這就是大家最近在談的『免疫負債』。所謂的免疫負債,是指因為前2年免疫系統受到刺激、鍛鍊程度較低,所欠下的免疫債,現在要開始還了。」

「往年都有施打流感疫苗,疫苗的部分效力可以支持免疫力到隔年秋冬,但這2年打流感疫苗的人少,所以當最近口罩防護稍微放鬆一些,流感就容易在社區裡造成流行。」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已從10月開始施打,邱南昌提醒,免疫負債是大眾普遍會發生的現象,但預期小孩、年長者的情況會較嚴重,不過建議非公費資格的對象也可自費施打。自費價格依據廠牌不同,加上診療費等其他費用,每人每次大約數百元至1,000多元之間。

新冠方面,防護力最弱的環節仍在小孩以及年長者,其中年齡層「6個月至4歲」的第一劑施打率40.8%,是截至10月10日為止各年齡層中最低,第二劑12%也是最低。反觀65、75歲以上長者的各劑施打率,都在7、8成左右。

其中,2、3年內出生幼兒,因為出生後就少外出,口罩、清潔等措施又做得周全,免疫系統未經充分訓練,已有多位醫師預期此年齡層的孩子,有可能是今年冬天免疫力最弱的族群,恐是免疫負債最明顯的族群。「建議現階段幼兒疫苗儘量打好打滿,隨著疫情趨緩,再接觸外界、戶外增進長期免疫力」邱南昌建議。

此外,「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建議施打的疫苗。有些人是帶原者,就是肺炎鏈球菌與人體長期共存,但當免疫力降低時,就有可能發作而造成細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的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如果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後續感染新冠時,至少能鞏固針對此菌的免疫力,避免誘發肺炎鏈球菌肺炎,降低肺炎重症的機率,而同樣的,年長者、小孩也是高危險群。

在逐漸趨緩的疫情下,即使有持續進展的疫苗陸續問世,餘悸猶存的仍是民眾的心情。邱南昌爽朗地笑說:「現在新冠重症比例已經很低了,即使未來新變異株有更強的傳染力,也不容易造成更嚴重的病情,症狀反應也可能更輕微,建議大家可以慢慢放鬆緊繃的心情,照顧好身體,逐步回歸快樂平安的日常生活吧!」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2年11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疫情升溫緊張 孩童防護要做好◢
MIT孩童口罩50入 最低$129起
兒童專利益生菌 買一送一優惠中
多多勤洗手 獅王洗手乳88折起
酒精消毒必囤 6入組再送4噴頭特惠

◤兒童疫苗開打!居家備品超前部署◢
兒童防護專區!打完疫苗也要保護好
4D立體 各式透氣醫療口罩下殺中
夏日戲水玩沙 大人小孩必備好物
涼夏節熱推商品 特談優惠搶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