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資之名搞黑箱 疫苗採購翻版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成立數位身分證調閱小組,但只得到一堆被塗黑的資料,如同無字天書,內政部宣稱因涉及個資、依法遮蔽,但數位身分證在2021年就喊卡了,何來個資之說,是誰的個資?如今「內政布」手法與衛福部遮蓋疫苗採購爭議手法如出一轍,多少黑箱都是假個資之名而行,更凸顯國會調查權的必要性。

民進黨常把「公開透明」掛在嘴邊,執政後卻處處是黑箱,即使立法院成立專案調閱小組,也拿行部門沒輒。疫情期間發生「3+11」會議紀錄、國產疫苗EUA審查、五倍券招標都引發猜疑,在野黨要求公布疫苗採購合約時,衛福部卻說須保密封存30年,提供給立法院的資料,重點都被遮掩,防立委如防賊,等於是拒絕民意監督。

防疫紓困特別預算高達8400億元,執行報告卻只列出大項目,並未揭露計畫科目,透明度不如一般預算作業,沒有細項就難追蹤資金流向,國會無從審視錢進何處,其中有多少黑帳沒講清楚?民進黨也避而不答。

去年缺蛋時,政府專案進口雞蛋,過程也引發質疑,這些補助都是公帑,但從頭到尾卻被蓋上重重黑布,包括超思在內的進口廠商如何篩選出來,外界也不得而知,農業部提出的比價過程充滿爭議,未經政府公開招標,說什麼都無法服眾。

如今數位身分證的資料塗黑、馬賽克,像極了過去疫苗採購合約種種的手法,令人不解的是,數位身分證已經停止推動,立委要釐清疑點,內政部竟說為保護個資,不便提供,是誰的個資?是廠商嗎?

民進黨不斷以機密為由,一手遮天為所欲為,官員在國會刻意隱匿資料、說謊,行政部門若可憑此恣意規避國會監督,有多少黑箱將假保護個資之名而行,過去劣跡斑斑也正凸顯國會改革五法勢在必行,讓立法院擁有合理的調查權,才能落實揭黑布、查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