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一帶一路」論壇、台灣半導體前景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過去的一周,越演越烈的以巴衝突持續佔據全球新聞頭條。

加沙地帶遭受連日轟炸,包括醫院也受到襲擊,大量平民傷亡。美國總統拜登在此危急情勢下訪問以色列,表態支持,中國則首度向以色列表示批評。同時,預告多時的以軍地面進攻加沙一直未有實際發生,BBC分析了當中的緣由。

另一方面,中國在這一周召開第三屆「一帶一路」論壇,與會者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人。習近平與普京會晤,兩人在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的背景下表達自己的立場。

同樣在這一周,中國公布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這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9%,超過市場預期。

美中半導體競逐升溫之際,未來台灣廠商合作的對象是美國還是中國,涉入的程度有多深,都要被高度檢視,無法躲開區域政治。BBC中文對此有詳細分析。

此外,BBC記者還對蔡英文即將卸任之際,「民主台灣」如何繼續尋找盟友作了觀察和分析。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上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我們帶你一一回顧。


1. 以色列步伐突然放緩,攻入加沙前有何盤算

數十萬以色列國防軍預備役人員已被徵召,為地面攻入加沙做凖備。
數十萬以色列國防軍預備役人員已被徵召,為地面攻入加沙做凖備。

在哈馬斯武裝分子10月7日襲擊以色列南部後,以色列連日來多次發出信號,稱其集結的部隊已做好攻入加沙的凖備,以一勞永逸地消滅哈馬斯。

以色列空軍和海軍一直猛攻加沙的每一處疑似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的藏身地點和武器庫,在此過程中造成大量平民和少數哈馬斯指揮官傷亡。

但是近兩個星期以來,以軍仍未如其預告的那樣對加沙採取地面行動,這是為什麼呢?BBC記者分析了這當中可能的幾個因素。

此外,本周還有更多關於以巴衝突的報道:

2. 中國前三季度經濟超預期增長,但地產風險猶存

10月18日上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超過市場預期。 有分析將其主要歸功於服務業的快速復蘇。

中國媒體財新此前進行的調查中,預測均值為4.5%;路透社的預測均值為4.4%。

二季度GDP增幅6.3%,三季度GDP增幅4.9%,看起來三季度增幅下降了,其實背後有基數效應的影響。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稱,四季度GDP只要同比增長4.4%以上,就可以實現全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

3. 晶片大戰:台灣廠商助攻華為突破美國封鎖?

Huawei offices
在美中晶片大戰越演越烈的背景下,即便台廠未碰觸到美國半導體禁令紅線,但政治上的紅線,就在腳邊。

美中晶片大戰越演越烈,台灣一向被視為「美國隊」的重要成員,但本月初傳出有台廠協助中國電子巨擘華為在廣東深圳興建晶片廠,消息在台灣政壇及科技界「捲起千堆雪」。

彭博社日前在調查報道中點名四家台灣廠商,質疑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封鎖的「破口」有可能就是台灣。四家廠商隨即發聲明稱,業務未直接接觸到半導體關鍵制程,一切合乎台灣法令。

此前,華為今年九月在美國重重圍堵之下,無預警發售7奈米5G智慧型手機,引發白宮制裁中國高科技發展是否失靈之激辯。陷入尷尬的美國政府隨後宣佈,再次展開「地毯式搜查」華為在全球布局的產業鏈。

有分析認為,台灣廠商即便未違反美國半導體禁令,但在美中貿易大戰的背景下,恐怕已經觸及了美國敏感的神經。

4. "一帶一路"論壇:習近平會晤「老朋友」,普京稱「共同威脅只會加強中俄關係」

習近平(右)與普京(左)在北京舉行雙邊會晤前握手(18/10/2023)
習近平感謝「老朋友」普京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

星期三(10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來華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晤,習近平稱中國願與俄國「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普京稱兩國面對共同外部威脅,而這只會加強彼此關係。

這是普京下令軍事入侵烏克蘭,並被國際刑事法院以戰爭罪罪嫌下達拘捕令以來,首次訪問中國。中國並非《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締約國,該法院通緝令在中國無法執行。

兩國元首在會晤前先後在「一帶一路」論壇開幕式上發言,習近平不點名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稱,中國「反對單邊制裁,反對經濟脅迫,也反對『脫鉤斷鏈』」。普京稱「一帶一路」倡議與俄羅斯關於形成大歐亞空間的理念相契合,又邀請世界各國參與穿越北冰洋的北方海路開發。

據路透社報道,一些參與開幕式的西方國家代表在普京發言前離場,當中包括法國前總理拉法蘭(Jean-Pierre Raffarin)。

出席此次高峰論壇的130多國代表主要來自非洲、南亞與拉丁美洲。

更多關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最新報道:

5. 憂慮而孤獨的台灣正在尋找新盟友

台灣總統蔡英文將於明年下台,屆時台灣將選出新領導人。
台灣總統蔡英文將於明年下台,屆時台灣將選出新領導人。

在今年台灣「雙十」國慶慶祝活動中,「民主」一詞出現的次數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年。

「民主台灣」已經成為台灣的品牌——它向世界宣揚這個擁有2300萬人口的自治島嶼為何重要,以及為何應該保護它免受中國吞併。然而,對於這個8000億美元的晶片製造巨擘來說,與台灣有官方聯繫的外國朋友卻寥寥無幾。

台北曾與美國結成軍事同盟,並在聯合國安理會佔有一席之地。它作為一個反共獨裁政權,可以依靠從首爾到聖多明各、從比勒陀利亞到巴拿馬城的志同道合的政權的支持。

現在,這些冷戰時期的朋友幾乎都不在了。台灣面臨的威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台北迫切需要新的盟友。


本周其他重要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