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樂會友 峰岳閣古禮訪螺城園

中國時報【周麗蘭╱雲林報導】 西螺七崁武術四大流派之一的勤習堂,70年前的武館師父武藝、曲藝兼備,能打拳也能演奏北管,武術雖式微但仍在,曲藝傳統則已走入歷史。一群年輕人不捨西螺北管文化消逝,3年前組成「螺城園」樂團復興,22日屏東的「峰岳閣」樂團也特來打氣。 百年前勤習堂在西螺鎮的「錦城齋」有一曲館,供奉西秦王爺的錦城齋至今仍在,但北管音樂已消逝無蹤。 西螺七崁武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明哲指出,西螺有句諺語「聽曲市仔頭錦城齋,看武街仔尾勤習堂」,武藝、曲藝相互輝映可見一斑,去年承辦體育署「運動i臺灣計畫」,螺城園特來贊助表演,復刻60、70年前歷史片段。 「螺城園」是近幾年才組成,在證券公司上班的廖國利不捨西螺北管文化消逝,8年前在臉書組團,3年前正式成立「螺城園」,10幾個團員從小學生到7旬老人都有。 廖國利表示,西螺沒有北管樂團已很長一段時間,命名為螺城園,是懷念先人留下的曲館「錦城齋」,盼能復興西螺曲館文化,可惜,錦城齋的曲風無人記得了。 螺城園去年前往屏東向「峰岳閣」樂團求教交流,峰岳閣22日特地南下西螺,以樂會友。峰岳閣一行40人以古禮隆重拜訪,螺城園也一路燒金、奏樂迎接,場面隆重感人。 廖國利表示,峰岳閣比螺城園早3年成立,創團的艱辛程度雷同,因此特來打氣。雙方互贈匾額「峰岳流傳」、「曲揚螺城」。 螺城園贈予的匾額仿古雕刻獅子、螺、雞3種動物,台語諧音「西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