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情 防疫保險金之名起手式 假檢警輪番上演調查戲碼 要求集中帳戶款項及設定網銀帳密 7旬翁退休儲蓄遭詐空

【記者方笙楠臺北報導】疫情持續延燒,防疫制度亦不斷滾動式調整,而詐騙話術不斷推陳出新,大家也必須跟上反詐資訊守荷包,千萬別誤信假冒公務機構以疫情之名套用假處理程序及話術,掉入詐騙陷阱。

桃園一名年約7旬徐姓先生,退休後倚賴退休金及保險金過生活,日前3月份時接到自稱檢疫所的工作人員來電,聲稱徐先生已確診須匡列隔離,經徐先生表示未曾到過該檢疫所,對方先向徐先生要求加通訊軟體LINE並稱向上級請示看後續如何處理,隨後徐先生接到自稱臺北地方檢察署梁主任檢察官來電,聲稱後續經調查徐先生名下帳號曾向某銀行借取新臺幣1,200萬元,該銀行已提出抗告,徐先生很緊張並表示並無此事,接著假主任檢察官聲稱此為重大刑案尚由地檢署偵辦中,請徐先生務必遵守法律保密條款,不可洩漏給第三人知悉,否則會吃上官司接受法律制裁並影響日後生計及前途,並稱已協助徐先生向地方法院公證處申請暫緩處理及不讓銀行律師團扣押財產,指示徐先生在遭扣押前先將名下財產包含基金、存款等解約存至名下同一帳戶,再要求徐先生申請網路銀行及約定帳戶,並依照假主任檢察官於LINE內提供的帳號、密碼做設定,徐先生前後共5次從名下郵局、銀行帳戶提款並存入自己的渣打銀行帳戶,對方更要求徐先生每日9時及16時以LINE網路電話報告行程及進度,且每次通話完畢要刪除所有聯繫紀錄,直到上週徐先生的外甥欲向其借款,徐先生表示資金有問題遭凍結,其外甥才驚覺可能遇上詐騙,經查徐先生存於名下渣打帳戶內的所有款項已遭對方以設定好的帳密分6次網路轉帳一空,計遭詐騙523萬元。

還有一名南部年約7旬林姓女士,上週接到一名自稱臺北市刑警大隊陳姓刑警來電,稱有國泰保險員表示有人冒用林女士名義要領防疫保險金,林女士表示渠未保防疫險,隨後林女接到自稱黃主任檢察官來電,聲稱查獲犯嫌的扣押物品200本存摺中有一本是林女的,開戶需要本人及身分證,因此聲稱林女肯定有涉案,指示陳刑警將林女押到案,接著換陳刑警來電,喝斥林女不怕警方用手銬將她銬上會很難看,再到拘留所裡面有一、二十人會欺負林女等語,建議林女向檢察官申請資金公證調查,於是林女按照假主任檢察官指示,在相約地點處林女的自小客車上,交付60萬元交給前來收款人員,林女後經家人提醒,才驚覺遇上詐騙。

詐騙集團以假冒公務機構(公務員)詐騙會有3階段詐騙話術陷阱:

1、 先以熱門議題開頭,假冒公務部門或健保局人員,聲稱被害人身分遭冒用、健保卡濫用遭停卡等。

2、 轉接給假警察,聲稱涉及刑案、人頭帳戶、詐欺共犯等,且偵查不公開要求當事人不得透露。

3、 再轉接假檢察官、法官,謊稱被害人「身分遭冒用協助申請資金公證」、「收取資金控款」、「監管帳戶」,並出具假地檢署「監款科」、「公證帳戶」等票令。

刑事警察局呼籲,近來詐騙集團以此手法指示被害人申請網路銀行約定帳戶並要求提供帳號密碼,切記檢警不會監管任何的人帳戶,更不會要求設定網銀帳密或收取現金存簿,民眾聽到「身分遭冒用協助申請資金公證」、「監管帳戶」等關鍵字時,就是詐騙!類似的詐騙的手法在刑事警察局165反詐騙官方網站及165反詐騙臉書上都有介紹,有任何疑問歡迎撥打反詐騙諮詢專線165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