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禁書挑戰中國政府《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作者要求釋放香港銅鑼灣書店人士

坊間傳聞銅鑼灣書店5名相關人士失蹤與一本描述習近平私生活的書有關。一名作家對BBC說,他就是該本書的其中一名作者。

作家西諾說,他在網上出版著作,是向中國挑戰。銅鑼灣書店五名相關人士不該為這本書承擔責任。西諾在美國定居。

西諾說:「為何(中國)政府不來紐約來控告我們?」

銅鑼灣書店5人在近月失蹤,目前在中國大陸被扣留。

有分析人士相信,銅鑼灣書店原本計劃發行《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這本書可能觸怒中國政府,導致書店5人失踨及被扣留。

銅鑼灣書店其中2名人士在中國大陸境外失蹤,有指他們是被強迫帶走,引起全球關注。中國官員否認指控,指2人自願前往中國大陸。

桂民海(中國官媒稱桂敏海)是銅鑼灣書店及巨流傳媒的其中一名股東。去年10月17日,桂民海在泰國的渡假屋最後一次露面。3名書店員工亦在10月失蹤。

一月初,桂民海接受央視訪問。(BBC中文網)
一月初,桂民海接受央視訪問。(BBC中文網)

一月初,桂民海接受央視訪問。(BBC中文網)

失蹤人士相關地圖(BBC中文網)
失蹤人士相關地圖(BBC中文網)

失蹤人士相關地圖(BBC中文網)

1月初,桂民海接受央視訪問。視頻中,桂民海說他十多年前曾涉及一宗醉駕案,並撞死人,現在自願回國承擔責任。不過,有人質疑桂民海可能被逼作出這樣的陳述。

去年12月,另一名股東李波在香港失蹤,其後卻在中國大陸出現。他的回鄉證遺留在家。

李波失蹤引起國際強烈反應。在基本法之下,中國大陸的官員沒有權力在香港執法。

銅鑼灣書店失蹤經過

銅鑼灣書店失蹤人士(BBC中文網)
銅鑼灣書店失蹤人士(BBC中文網)

銅鑼灣書店失蹤人士(BBC中文網)

1. 呂波 總經理 10月15日在深圳失蹤
2. 張志平 業務經理 32歲 10月15 日在東莞失蹤
3. 桂民海 股東 51歲 10月17日在泰國失蹤
4. 林榮基 店長 60歲 最後一次10月23日在香港露面
5. 李波 股東 65歲 12月30日在香港失蹤

BBC亦發現「禁書」行業運作的細節。不少「禁書」是有關中國領導人的八卦,主要讀者群是大陸人。

李波失蹤前,他對我說,他的同事相繼被扣留是因為一本特別敏感的書籍。不過,有些專家說,一本書,無論它的內容有多煽動,都不太可能是他們被扣留的主因。行業人士相信這次事件,是要向香港「禁書」業發出警告。

西諾說,他的著作《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在2014年完成。不過,一名中國政府人員與他見面後,桂民海就改變主意,不再出版。

《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還有另外一名作者。有指這人撰寫大部份內容,不過由於安全原因,報導將不會提及這名作者的名字。

西諾說他決定出版的原因是他希望向中國政府提出挑戰。

西諾說:「我決定出版這本書。我想告訴中國官員和國家主席習近平,你們錯了。完全錯了。你最好釋放5人。讓他們回家。」

《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的行文用詞簡單,甚至帶點粗鄙。這本書以真實人物為本,是一本關於習近平的緋聞、2段婚姻中發生的事的小說,定位帶點曖昧。

《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封面(BBC中文網)
《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封面(BBC中文網)

《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封面(BBC中文網)

《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節錄
「門外玲玲在喊『習大哥快來幫我一下,我在廚房煮餃子。』習近平忙著跑出去,進了廚房就抱住柯玲玲就說『我爸快回來了,我爸要平反了。』玲玲趕緊推開他說,『哎呀,你這樣抱著我,別人會笑話的。』」

不過,《習近平與他的情人們》並不獨特。巨流發行的書本中,其中不少都聲稱有中國最高領導人私生活的猛料。

「禁書」的例子有:《習近平家族》、《習近平後院失火》,甚至《總書記的8段情緣》。不過,很多人認為這些書都沒有經過詳細研究,而這些書激怒中國當局。

香港資深記者程翔認為,銅鑼灣5人失蹤是中國共產黨意圖清除香港「禁書」市場。

中國政府2013年在各地開始一個名為「清源」的實施方案,指明要「查堵反制香港反動出版物活動」,包括阻止這些出版物進入大陸境內。

「禁書」

這些書本如何變得這樣受歡迎?根據新世紀出版社出版人鮑樸,八卦「禁書」市場在1995年開始急劇增長。(BBC中文網)
這些書本如何變得這樣受歡迎?根據新世紀出版社出版人鮑樸,八卦「禁書」市場在1995年開始急劇增長。(BBC中文網)

這些書本如何變得這樣受歡迎?根據新世紀出版社出版人鮑樸,八卦「禁書」市場在1995年開始急劇增長。(BBC中文網)

這些書本如何變得這樣受歡迎?根據新世紀出版社出版人鮑樸,八卦「禁書」市場在1995年開始急劇增長。

1995年,正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陳希同因貪腐落馬的一年。

鮑樸說:「在這之前,政治書是很認真的。不過由於陳希同的關係,出版商開始出版以中國政治醜聞為題的速食書。」

九十年代中,越來越多有錢的大陸人開始出國,香港很多時是中途站。

鮑樸估計,這些「速食書」的出版於2013年到達高峰。前中共政治局委員薄熙來倒台,為這些書本提供大量題材。

他認為一年內就150本有關薄熙來事件的書本出版,巨流出版的書就佔市場一半。

金錢收入

「禁書」市場規模有多大,外界難以凖確估計。不過,知情人士指巨流是3大「禁書」出版社的龍頭之一。

獨立中文筆會會長貝嶺說,巨流每月約出版5本書,或一年出版50本,佔市場1/3。

一名自2012年與桂民海合作的作家說,每本書大概需1個月寫成。作家在書本出版前,不會收到報酬。

每一本書,他能夠收取3美元(約新台幣100元),或書價的15%。有些書沒為他帶來任何收入,不過如果暢銷的話,收入可以很豐厚。他說,曾經有一本書的報酬是3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117萬元)。他亦對我說銅鑼灣書店的發行生意亦有利潤。

讀者

鮑樸說,幾乎所有「禁書」讀者來自中國大陸,對中國神秘的政治感到好奇,渴求從這些書本得到訊息。

香港享有言論及出版自由。這些八卦書在中國大陸被禁,不過在香港卻是完全合法。

去年約有4600萬大陸遊客前往香港旅遊,是本地人口的6倍多。對於一些遊客來說,銅鑼灣書店是重要一站。

作家

桂民海與他的生意伙伴李波也是多產作家。他們亦會與香港、北美及歐洲的作家合作。

其中不少人是海外流亡人士,語言尚未流利。當他們適應新環境時,撰寫這些書籍被視為正當的賺錢途徑。

政治

程翔認為,中國領導層如此希望香港「禁書」消失,是因為不同政治派系向如桂民海等的出版人士發放消息,意圖令對手尷尬。(BBC中文網)
程翔認為,中國領導層如此希望香港「禁書」消失,是因為不同政治派系向如桂民海等的出版人士發放消息,意圖令對手尷尬。(BBC中文網)

程翔認為,中國領導層如此希望香港「禁書」消失,是因為不同政治派系向如桂民海等的出版人士發放消息,意圖令對手尷尬。(BBC中文網)

不過,不是全部書籍都對中國領導層作出批評。李波其中一本關於習近平的著作更獲得好評,沒有貶抑意味。

程翔認為,中國領導層如此希望香港「禁書」消失,是因為不同政治派系向如桂民海等的出版人士發放消息,意圖令對手尷尬。

有指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派系與習近平一派互鬥。

他說,香港的「禁書」市場是中國政治的延伸。假如屬實,這對桂民海是一個非常危險、賭注極高的遊戲。桂民海是瑞典公民,而李波有英國護照,這個遊戲,現時已從中國國內的打壓行動變成國際事件。

(此文由BBC中文網的蔡曉穎提供部分內容)


相關報導
香港銅鑼灣書商被失蹤案 中國公安爆料:「是自願前往的」
香港銅鑼灣書店案:李波夫婦不明地點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