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暴動癱瘓 美以關係裂縫擴大

近日根據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的報告,許多美國的情治人員及NGO成員在以色列活動,每天發放數以百萬計的美元,支付參與暴亂的民眾,擴大事端。總理納坦雅胡發表聲明,譴責美國試圖顛覆以色列政權,而美國國務院聲稱「美國支持以色列人民」後,兩國關係鬧僵,一度有65萬人走上街頭,爆發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抗議。美國和以色列不是鐵桿兄弟嗎?怎麼搞到這步田地?

2015年7月美國歐巴馬總統,糾集了伊朗、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德國以及歐盟,在維也納簽訂了《伊朗核協議》,欲和平解決伊朗核危機。這件事觸怒了以色列,以色列和美國民主黨便有了嫌隙。

想不到2017年共和黨的川普總統上任以後,極力討好以色列: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堅持會引發矛盾與爭議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以之取代特拉維夫;下令以色列的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承認侵佔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屯墾區為合法;在以色列設立永久軍事基地。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將奪自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改名為「川普高地」,這時以色列和共和黨川普情同父子。

但2020年川普連任失敗,民主黨的拜登上任以後,除了表示支持促進中東和平的《亞伯拉罕協定》,對以色列的態度轉為冷淡。俄烏戰爭後,以色列的作為又引起拜登總統的不滿與指責,譬如,以色列減持了20%的美債,連續拋售171億美元的美債;不譴責俄羅斯,也不支援烏克蘭;開始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加上之前的引進中國公司,營建海法港的自動化貨櫃港區,並給予25年經營權。現在右派的強人納坦雅胡第三度出任總理,他是川普的朋友,更不會對美國拜登言聽計從。以色列與美國民主黨的嫌隙愈趨明顯。

2020年以來,以色列國內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導致財政赤字升至歷史新高,到達GDP的11.7%,為504億美元。受美國及俄烏戰爭影響,2022年通貨膨脹高達5.3%,創14年來最高。美國矽谷銀行倒閉,至少使600多家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成為受害者,再加上6.6%的高失業率,以色列人民的生活捉襟見肘,早已心生不滿。

最近由於中國的外交努力,促使了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解建交,接著俄羅斯促使了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解,受到這股和平攻勢的激盪,埃及、土耳其也和解了,穆斯林的宗派仇恨走向和解,美國慣用的挑撥伎倆無從施展,在中東的影響力遂行下滑,使得以色列頓失在阿拉伯世界充當爪牙的支點,生存的基礎動搖,感到惶恐。而2023年1月以色列軍方又與巴勒斯坦武裝分子衝突再起,釀成死傷。

右派的強人納坦雅胡2022年12月第三度出任總理後,法院仍然在調查他的貪污,導致其官司纏身,聲望受損。為了重整以色列,挽救財政、經濟、通膨、軍事的危機,納坦雅胡藉此提出司法改革,總理可以干預高等法院法官的任命,國會可以推翻法官的判決,以求鐵腕施政。

以色列民眾認為納坦雅胡是為了一己私利,司法改革遂成為導火線,開始爆發抗議。一開始就有20萬人走上街頭表達不滿,雖然納坦雅胡隨後撤回了司法改革,衝突依然,民眾要求納坦雅胡下台。

由於猶太人掌控了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媒體高層,美國以色列兩國之間的關係,沒有國家可望其項背,但是拜登下毒手試圖顛覆其執政黨,換人執政,是極有可能的。以色列陷入癱瘓之中,納坦雅胡政權岌岌可危,未來美以兩國之間的裂縫難免擴大。(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