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伊朗政權更迭 美國重返核協議受考驗(影音)

以色列及伊朗近期相繼選出新任領導人,讓中東局勢就此進入了全新局面,美國與兩國關係的發展,特別是拜登極力推動的伊朗核協議,也成為各方觀察焦點。

以色列新政府基礎脆弱 將聚焦非爭議性議題 

以色列由反對派所組成的聯盟,日前以微幅差距組成了新的聯合政府,成功終結執政長達12年的前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政權。新政府將由右翼小黨領袖班奈特(Naftali Bennett )率先擔任未來2年的以色列總理,以色列政局自此進入了全新時代。

然而,班奈特新政府也面臨了重重考驗,薄弱的執政基礎,使得它依然要面對尼坦雅胡可能重奪政權的威脅,而在各種重大議題決策時,還得處理不同政治光譜黨派之間的角力。不少專家因此認為,新政府會先把執政重心,放在比較沒有爭議的議題上。

政治分析師申德琳(Dahlia Scheindlin):『(原音)當然,我們現在講的國家優先事項,必須與每個領域都有關,是沒有太多意見分歧的議題,像是如何復興經濟、衛生及環境事務,所以我想他們要做的是試圖列出優先順序,聚焦那些事,而且可能還不會去開啟最具爭議的議題,像是有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宗教及國家的議題。這些已有部分在檯面上了。』

但除此之外,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也是班奈特政府的另一項考驗。特別是尼坦雅胡任內親共和黨的對美政策,讓以色列與民主黨人士關係惡化,以色列新任外交部長拉皮德(Yair Lapid)上任後也坦承,必須修正與新拜登政府及民主黨人士的合作方式。

美以關係 將受伊朗核協議考驗

而美以關係的關鍵測試點是伊朗問題。拜登(Joe Biden)尋求重返川普已退出的核子協議,以色列則一直堅稱核協議將讓伊朗有機會發展核武。班奈特也在伊朗選出強硬派的新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後,強調這是國際強權「最後醒來的機會」,不能讓伊朗擁有毀滅性武器。

儘管如此,美聯社分析指出,雖然以色列政府堅定反對伊朗核協議,但應該不會像尼坦雅胡在2015年時高調與美國做對,而是可能關起門來討論這項議題。專家並認為,以色列可能會要求美國對重返核協議提出「戰略報酬」,像是維持部分對伊朗的制裁。

極端保守派上台 伊朗核協議添不確定性

以色列新政府組成後,伊朗極端保守派的法官兼教士萊希也贏得大選,即將接替溫和派的魯哈尼(Hassan Rouhani),成為伊朗新任總統。萊希雖然被視為強硬派,但專家普遍認為,在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仍然希望能藉由核協議來解除西方制裁,讓伊朗至關重要的石油出口重返國際市場下,萊希應不會改變對核協議談判的立場。

拜登上台後,為重返核協議,與伊朗從4月開始在歐盟的居中協調之下,多次在維也納進行間接討論,目前談判雖然距離達成協議更加靠近,但仍然無法克服部分分歧。專家認為,這對萊希將形成挑戰。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波斯灣及伊朗新聞總監康貝雷爾(Jon Gambrell):『(原音)現在仍有疑問,維也納最終會得出什麼樣的協議。特別美國已表達希望更強大及長久的核子協議,而且也可能希望與伊朗討論,有關伊朗對中東各地民兵的支持,及其彈道飛彈計畫。這些談判對萊希將非常困難,部分是因為他是強硬派,伊朗的強硬派政治人物通常會極力反對西方施加的限制。』

不過,距離萊希8月正式就任仍有一段時間,伊朗核協議的談判或許會出現轉圜空間。紐約時報分析,最高領導人哈米尼不僅是這次伊朗總統大選的主導者,也是核協議設局者。因此,目前存在一個論點,認為重返核協議的談判甚至可能在接下來幾週,在溫和派總統魯哈尼任內達成共識,這可讓伊朗國內對屈服西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怒火,或解除制裁仍無法挽救伊朗經濟的民怨,都推給魯哈尼政府承擔。而8月才上任的萊希政府,可在不承擔重返核協議責任的情況下,享受解除制裁帶來的經濟紅利。

以色列及伊朗政局的變化,新的政治面孔既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中東局勢的不確定性,也為拜登在中東的各項權衡與談判,帶來新的挑戰。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