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oT、邊緣運算為核心方針 劉克振盼正名:請不要再叫研華工業電腦廠

全球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今年邁向40周年,過去40年來全球科技產業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研華董事長劉克振17日指出,「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與Edge Computing (邊緣運算)是研華下階段核心方針,請外界不要再叫我們工業電腦廠,因為工業電腦是PC時代的名稱,希望外界以AIoT和邊緣運算來稱呼。」

劉克振在1983年創辦研華,一直擔任董事長暨執行長迄今,2003年研華成為全球最大工業電腦領導廠商,自2004年迄今連年獲品牌鑑價公司Interbrand評為台灣前20大國際品牌。研華2022年名列台灣國際品牌第5名,品牌價值7.76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23%,同時也是成長率最高的前5名廠商之一。

<cite>研華AIoT智能共創園區最後一期工程今年完成,近期落成使用,定位為服務物聯網事業群總部。(研華提供)</cite>
研華AIoT智能共創園區最後一期工程今年完成,近期落成使用,定位為服務物聯網事業群總部。(研華提供)

搭捷運刷卡 醫院DIY報到繳費 都有研華的影子

研華的客戶以廠商為主,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先進智慧服務背後都有研華所提供的AIOT與邊緣運算服務,包括捷運系統售票機、刷卡砸門、捷運班車到站時刻顯示;民眾到醫院就醫自動報到機、自動繳費機、智慧藥櫃系統;連鎖餐廳的自動點餐與繳費機;超市與餐廳的自動掃瞄餐點、物品的結帳系統;軍規車輛、新能源車、自動駕駛系統與物流管理等。

研華從一家以銷售硬體為主的公司,轉為軟硬體整合的IoT解決方案提供商;隨著物聯網時代來臨,研華打造一個涵蓋所有面向的AIoT平台,搭建AIoT生態系,全面協助產業智慧化,迄今已發展出逾50個產品部門,全球員工逾9300人,被視為台灣的隱形冠軍。

以「智能地球的推手」為願景 搭建AIoT生態系

劉克振表示,自2010年開始,研華即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為企業品牌願景,2014年開始建構台灣首座物聯網體驗園區,致力於工業物聯網、雲平台以及各生態體系的成形與發展。為迎接工業物聯網全面智慧化,所有工業AI的場景皆須由終端邊緣設備助力才能實現,研華提出AIoT+Edge Computing此一主要趨勢,將雲、端與人工智慧形成密不可分的三位一體,在各行業中發展各式複雜多樣的組合。他表示,AIoT時代更需擴大夥伴生態圈一同協力發展,期望能以此共創園區的落成,持續推廣並邀請產業生態鏈上下游夥伴共同為台灣AIoT產業而努力。

研華17日舉辦「研華產業夥伴峰會」,以智慧工廠、智慧設備、嵌入式邊緣運算與新興產業應用、智慧醫療、智慧交通與物流、智慧零售、iEMS智慧能源管理與節能以及IoTMart全球物聯網跨境電商等八大主題,全台上千位的客戶夥伴齊聚在全新落成的研華AIoT智能共創園區交流互動與參訪。

<cite>研華17日於林口AIoT智能共創園區舉行產業夥伴峰會。(研華提供)</cite>
研華17日於林口AIoT智能共創園區舉行產業夥伴峰會。(研華提供)

研華AIoT智能共創園區於2014年落成第一期工程,作為嵌入式物聯網平台事業群總部,第二期工程於2016年完工後,成為研華總部的製造中心,近幾年更陸續將台灣製造量能整合至此。最後一期工程則於2023年完成,研華將其定位為服務物聯網事業群總部,同時兼負共創夥伴辦公區域、員工休憩育樂場域等功能。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