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賴孩子當翻譯 恐動搖新移民家庭結構

許多華人父母英語不好,辦事往往需仰賴孩子翻譯,卻種下家庭結構動搖的因素。紐約州認證社工師、紐約長老會格瑞斯廣場醫院社工部副主任戴芬如社工19日指出,父母若過度依賴孩子,破壞自身權威性,會讓孩子不願接受大人灌輸的是非價值觀,引發家庭糾紛,甚至使小孩離家出走與逃學。

世界日報與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19日舉辦的「精神疾病及心理治療」講座,戴芬如說明各種精神疾病療法,包括精神分析、認知行為、辯證行為、支持心理等,新移民家庭尤其常用家族療法。她表示,父母剛來美國有語言障礙,孩子幾個月就能講流利英語,出門辦事都要小孩翻譯。原本父母為權威的家庭結構鬆動,對孩子影響是「我比較強,為什麼要聽爸媽的?」開始頂嘴、不理睬父母,嚴重者逃課或逃家。

戴芬如指出,透過心理諮商師以家族療法分析每個成員之間關係,可改善個人與家庭互動。新移民父母也需重塑權威,停止依賴孩子,辦事要翻譯可找政府機構、非營利機構、社團或親朋好友幫忙。

若要練習讓自己「緩下來」,戴芬如建議學習佛教哲學,以正念(mindfulness)用心體會生活每一個小細節。例如吃巧克力,感受苦、鹹、甜等味道,吃下去心情如何。或是認識呼吸,仔細察覺緊張時呼吸變短淺,進一步學習活在當下。

紐約長老會格瑞斯廣場醫院亞裔精神健康部主任、威爾康乃爾醫學院副教授劉芳醫師表示,半數的人飽受各種各樣焦慮症困擾,還有五分之一有不同程度憂鬱症,很容易因某些事物觸發病情惡化。她有一名65歲病人在大學當教授,曾長達一個月擔心在課堂不能說話,清晨5時就起床備課,怕記不住上課內容。劉芳診斷發現該教授買股票失利,加重焦慮症,經治療很快恢復健康。

「抑鬱症與焦慮症,其實與糖尿病或高血壓很像,可能因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引發,可從藥物來著手治療。」劉芳表示,希望華裔民眾擺脫對精神病患者的刻板印象,應當成像治療糖尿病般稀鬆平常。但若當患者產生自殘或自殺想法,失去尋求幫助能力,家人須介入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