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迎戰碳市場時代 GMSV傳授贏的策略

GMSV協會召開記者會普及氣候科技及自願性碳市場相關知識。左起為崔家莉、李喬琚、廖俊哲、鄭琇文。(記者徐蓓蓓╱攝影)
GMSV協會召開記者會普及氣候科技及自願性碳市場相關知識。左起為崔家莉、李喬琚、廖俊哲、鄭琇文。(記者徐蓓蓓╱攝影)

GMSV協會17日召開記者會,普及氣候科技及自願性碳市場相關知識。記者會由GMSV協會理事、同時也是矽谷創投Acorn Pacific Ventures投資經理廖俊哲(Tim Liao)主講,希望可以提升亞洲相關供應鏈廠商的危機意識,以及亞裔社區對自願性碳市場的認知。

廖俊哲表示,近半年內美國政府推出重大政策支持與具體施行細則,大力支持企業面對氣候變遷相關技術的投入。聯邦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於5月28日演講,召集農業部、能源部、以及分屬不同議題的白宮顧問群,大力支持高品質(high integrity)的自願性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而在此之前,聯邦證監會( SEC)在今年3月6日發布了氣候變遷披露(Climate Change Disclosure)的最終規則提案,屆時多數美國上市公司需提供明確的碳排放數據。

廖俊哲指出,本次美國聯邦政府跨部門的大動作對碳市場的表態,主要是要建立美國乃至全球對自願性碳市場的信心。目前全球總和的自願性碳市場市場的初級市場(primary market)市場規模經估算約為20億元。若依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所要求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以控制全球溫升在1.5°C以內的目標,全球總和的自願性碳市場初級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900億美元,并在2050年達到16兆元。

證監會氣候變遷披露最終規則提案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範疇一碳排放(scope 1 emissions,簡而言之,是企業需揭露企業自身活動直接產生的碳排放)和範疇二(scope 2 emissions,企業因使用來自外部供應的能源而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數據,並各自獨立受到稽查。若提案今年經國會通過,截至2025年12月31日發布的上市公司年度報告都將開始實行此最終規則。

美國民間企業也未曾慢下腳步,甚至可說是將碳權帶入市場主流中最重要的推手。財星500大企業中過半的公司宣示2050年之前的「淨零排放」目標,其中主要科技巨頭如微軟、亞馬遜、谷歌皆在近年來一方面降低自身商業行為所產生的碳排放。另一方面投資各自數億美元投資碳專案以及購買碳權(carbon credits),來抵銷自身無法降低的碳排放。碳市場的活絡也提升了整體碳行業供應鏈的投資機會。

會上指出,在聯邦政策支持以及大型民間企業投資下,為可降低碳排放技術的新創公司與環境科技的投資人帶來大量創新機會。這些快速增長的機會背後,其實是大量亞洲企業為其供應鏈的支持。若考慮近年來全球因地緣政治所導致供應鏈轉移,不少亞洲新興市場正抓緊機會創造新的創業與投資機會。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幹細胞療法治百病?大多為詐騙 小心失明、細菌感染
紐約皇后區非法賣家 校車改裝大麻車 產品包裝像兒童零食
刺激習近平攻打台灣?美駁斥並重申一中政策不變